從影響全球 到遭受沖擊 廣東工業名鎮出路何在?
[日期:2025-02-12] | 作者:地理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廣州、深圳、珠海等名城無疑是廣東最引人矚目的明星,在這些名城奪目耀眼的光環下,還有數百顆布滿天宇的繁星作為陪襯,它們就是散布全省的工業名鎮。廣東40%的經濟產值來自于近300個工業名鎮,這些小鎮的某一或某些產業都對全國乃至全球產生了重要影響,它們為廣東連續35年登頂經濟第一省立下了汗馬功勞。近幾年,國際上針對中國制造的關稅壁壘層出不窮,越南、孟加拉國等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周邊國家也紛紛搶奪國際制造業市場,廣東的工業名鎮是否受到了沖擊?在人口紅利后時代,這些小鎮又該走向何方呢?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如海潮般從廣東沿海的深圳、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向內地翻涌。由于香港和澳門的很多居民都來自于廣東,所以對外開放后,許多廣東人便到港澳走親訪友。這其中就有一位盤活了一個世界級產業的人,他就是中山古鎮鎮的袁達光。
1981年,33歲的袁達光到香港探親,在港期間恰逢香港進出口貨物展銷會,袁達光被展銷會上漂亮的燈飾吸引,便和族人袁玉滿合伙花了80元港幣購買了兩盞玻璃壁燈。他們將兩盞燈帶回了古鎮,新式燈具吸引了全村人前來觀看。頭腦靈活的袁達光覺得這種燈具制作應該不難,也會很有市場,他便在佛山采購了五金配件等原材料,恰巧此時中山引進了一條當時先進的玻璃生產線,袁達光聯合村里五戶人家一起研究、制作、組裝,終于在1982年生產出了1000臺玻璃壁燈。很快,這1000盞燈銷售一空,袁達光又和村里其他人成立了公司專門生產燈具。
(該文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一條:南澳島 從海盜時代到總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