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格局形成的另一誘因 ——杜魯門和斯大林之間的個性沖突(轉載)

[日期:2021-09-08] 作者:歷史組 次瀏覽 [字體: ]

“冷戰”格局形成的另一誘因

                          ——杜魯門和斯大林之間的個性沖突

二戰結束后,美蘇從戰時的盟友變成了對手。它們采用了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峙的“冷戰”格局,取代了長期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那么,何為冷戰,冷戰的誘因又有哪些呢?

冷戰Cold War(1945-1990) 這個詞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說。簡單來說,冷戰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即華沙條約組織的成員國)之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這種對抗是以除戰爭之外的一切手段為前提。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美蘇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的沖突,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矛盾,使二者處在相互敵視狀態。另一方面,由于雙方軍事力量都非常強大,擁有幾百萬軍隊和數萬核彈頭,運用這些軍事力量,就可以將地球徹底消滅好幾次,所以誰都不敢輕易動用軍事力量來發動戰爭。但是,他們都想削弱對方直到搞垮對方,所以就采用除軍事行為以外的一切手段,包括:經濟封鎖、政治供給、顛覆破壞、軍備競賽等。雖然兩大集團之間沒有直接響起槍炮聲,但是,實際上他們卻處在一種戰爭狀態。美國參議員伯納德巴魯克將這種狀態稱為“冷戰”,以區別動用真槍實彈的“熱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諸多成因之外,關于“冷戰”格局形成的另一誘因也不能忽視,即杜魯門和斯大林之間的個性沖突在某種程度上也推動了冷戰發展的進程。

杜魯門是一個非常強勢的總統。他出身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高中畢業。杜魯門雖然出身草根,可他意志頑強,性格強悍,有韌性、能決斷,骨子里面有一種不服輸的強勢性格。在他的總統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個小牌,上面寫著:決策在這里作出。是他決定對日本放原子彈;是他實施馬歇爾計劃,支持歐洲復興;是他作出出兵朝鮮的決定。反觀斯大林,雖然斯大林在外交方面顯得富有人情味,比較謹慎、克制和現實,還有一種通情達理的熱情和幽默。但因為艱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骨子里爭強好勝、不甘居人下并有些自以為是的秉性。年幼時,父親無端而可怕的毆打使他自小就懂得了機警、掩飾和忍耐;從1902年(23歲)起到十月革命前,作為沙皇制度叛逆的斯大林先后八次被逮捕,七次被流放,傳奇式的經歷又使他學會了克己、鎮靜、冷酷和不輕信他人,并進而發展到猜忌心理過重,喜好孤獨。由此看來,兩位總統的性格特征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的,比如隱忍,不服輸,爭強好勝。誠然這些品質對于作為兩個超級大國的管理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當他們轉而面對同一個問題,面臨同一塊蛋糕的分割問題時,如此相似的性格就會發生劇烈碰撞,并直接導致敵對情形的出現。這也一定程度上直接將雙方的對峙等級往冷戰方向推進。但必須要指出的是,雙方個人性格沖突只是冷戰一個較為次要的影響因素。事實上,1945年夏天的波茨坦會議已經標志著戰時合作的結束,

當時美國手中已擁有了原子彈,杜魯門態度變得極為強硬和冷淡,斯大林迫于實力對比懸殊只好忍氣吞聲。1946年,丘吉爾在美國富爾敦發表的“鐵幕演說”更是令斯大林震驚不已。1947年夏秋之際,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的相繼出籠,標志著對蘇全面推行冷戰的開始。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并不是因為個人的性格,而是因為形勢被迫改變外交政策,以美國為主要對手,并在此基礎上一步步發展成的冷戰局面。

總之,二戰后冷戰格局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既有客觀因素也有統治者的主觀因素,二者都不能忽視。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麻豆,免费一级高清无码黄片,国产欧美A∨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对白清晰受不了了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蜜桃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色在线中文字幕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