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舶司富得流油 辛棄疾挪用公款被罷官(轉載)
[日期:2021-09-14] | 作者:歷史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光明之城”。圍繞著這個閩南小城,曾經有過哪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泉州市舶司富得流油 辛棄疾挪用公款被罷官
泉州市舶司遺址出土文物
泉州市舶司遺址出土文物
泉州市舶司遺址
泉州市舶司遺址
從泉州市舶司賬上劃走一筆巨款
說到辛棄疾,絕大多數朋友應該都聽過這個名字,并且還背過他的作品:“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中小學語文教材各個版本都會收錄的宋詞代表作。
是的,辛棄疾是宋詞大家,是繼蘇東坡之后,豪放派宋詞的又一位宗師級人物。與此同時,辛棄疾還是文武雙全的奇才:20多歲在山東舉旗招兵,反抗金國暴政,單槍匹馬沖進敵營,生擒叛徒;30多歲進駐江西,親自帶隊搜山捕盜,平定茶寇叛亂;40多歲主政湖南,創建“飛虎軍”,戰斗力遠遠勝過朝廷直轄的各路禁軍……
然而,1195年,也就是辛棄疾56歲那年,他卻被罷了官,在家閑居將近10年。
辛棄疾身體強壯,60歲時依然勇猛如虎,并且思路清晰,為什么會被罷官呢?
直接原因是,朝中有大臣告他的狀:“棄疾酷虐裒斂,掩帑藏為私家之物。”翻成大白話就是說,辛棄疾對下屬嚴厲,對百姓嚴酷,還大肆貪污,把國庫當成自己的小金庫。
辛棄疾是古代中國不可多得的技術型官僚,能力出眾,效率極高,處理公務雷厲風行,常常把那些混日子的下屬逼得叫苦連天。但他對百姓并不嚴酷,更談不上貪污。不過,朝中大臣告他的狀,也不全是空穴來風。
大臣說辛棄疾貪污,是因為他1194年主政福建的時候,挪用了一筆公款。
辛棄疾把這50萬用在哪兒了
1194年,也就是宋光宗紹熙五年,辛棄疾在福建設立了一座倉庫,名叫“備安庫”。這座倉庫建在福州,存放了幾十萬貫銅錢和幾十萬石稻米。辛棄疾設這座倉庫,有兩個目的:第一,用來供養宗室;第二,用來組建軍隊。
北宋末年,中原淪陷,原先在開封定居的皇族成了金兵俘虜,而在洛陽和商丘定居的宗室子孫卻大半逃出,衣冠南渡。到了南宋中葉,這批宗室主要聚集在福建,其中有官職的人靠朝廷俸祿生活,沒有官職的人則由地方財政供養。辛棄疾主政福建時,每年必須從稅收里擠出幾十萬貫錢財,為那些宗室發放補貼。
福建人多地少,田賦少得可憐,沒有那么多錢供養宗室,辛棄疾只能從別的渠道找錢。他找錢的渠道,當時叫做“市舶司”,相當于現在的海關。
南宋福建只有一個海關,位于泉州,名曰“泉州市舶司”。1194年,辛棄疾從泉州市舶司賬上劃走50萬貫,存入他在福州創辦的備安庫。然后呢?他從備安庫里拿出30萬貫供養宗室,余款則用來制造盔甲、招募民兵。
辛棄疾當時的官職是“主管福建安撫司公事兼馬步軍都總管”,簡稱“福建安撫使”,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掌管一路軍政大權,供養宗室是他的職責,保境安民也是他的職責。他從泉州海關拿錢招兵,并不為過。當時朝廷派往各地駐扎的正規軍腐化墮落,戰斗力低下,辛棄疾想用他自己招募和訓練的民兵來彌補正規軍的不足,出發點也是對的。
但是,辛棄疾沒有向朝廷請示,直接從泉州市舶司提錢,直接豎起招兵旗,這就犯了當時朝廷的大忌。您知道,宋朝皇帝一貫重文抑武,一貫強干弱枝,最怕的倒不是外敵入侵,而是軍閥割據。辛棄疾沒有得到朝廷批準,就在自己的管轄地招兵買馬,很容易讓朝廷起疑心。可他招兵的宗旨并無過錯,所以宋光宗和朝中大臣就用“掩帑藏為私家之物”這個罪名,免去他的官職,將地方割據的風險扼殺于萌芽狀態。
遠洋貿易的驚人利潤
OK,現在我們搞清楚了“辛棄疾為啥會被罷官”這個問題,又一個問題冒了出來:辛棄疾一次就從泉州市舶司提走50萬貫,這個泉州市舶司為啥能有這么多錢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請允許我講另一個故事。
宋高宗紹興六年,也就是1136年,一個名叫蒲啰辛的阿拉伯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亞運來一船香料,在泉州報關。泉州市舶司照例抽稅,從這一艘船上抽取的關稅竟然高達30萬貫!泉州官員將這個消息上報給福建安撫使,福建安撫使又上報給宋高宗,宋高宗大喜,當即賞給這個阿拉伯商人一頂烏紗帽,還下了一道圣旨:“候回本國,令說喻蕃商廣行般販乳香前來,如數目增多,依此推恩。”意思是讓蒲啰辛回國宣傳,如果還有外商能給南宋朝廷貢獻更多的關稅,一樣會給官做。
外商一艘海船抵達泉州市舶司就能貢獻30萬貫關稅,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想象當時遠洋貿易的利潤有多大,也可以想象南宋朝廷從海上絲綢之路得到的回報有多高。
當然,在南宋一個多世紀的統治期內,甚至在兩宋三個世紀的統治期內,絕大多數來華貿易的船只都不能貢獻這么多關稅。1160年,宋高宗曾經詢問一個熟悉海關稅收的御史:“泉州市舶司歲入幾何?”御史回答:“抽解與和買以歲計之,約得二百萬緡。”所謂“抽解”,就是對外商船只的貨物按比例扣稅;所謂“和買”,就是讓海關直接收購一部分貨物,再由政府賣到民間。抽解與和買加起來,泉州市舶司一年大約能有200萬貫的收入。
200萬貫是多少錢?咱們現代人可能沒有概念。不過我們知道,宋高宗和金國簽訂和議之后,每年交給金國的歲幣是30萬貫(另加30萬匹絲綢)。后來宋孝宗又和金國簽訂和議,每年交給金國的歲幣是20萬貫(另加20萬匹絲綢)。換句話說,僅僅是泉州市舶司這一個海關的收入,就可以彌補南宋朝廷很多年的戰爭賠款(不算絲綢)。
下一條:詞壇飛將喬大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