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彭鎮(zhèn)·柳河茶韻 陳石
[日期:2021-10-22] | 作者:歷史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小鎮(zhèn)彭家場
一向籍籍無名的彭鎮(zhèn),十多二十年前始為人知。近些年,隨著古鎮(zhèn)旅游和農(nóng)業(yè)旅游的流行,彭鎮(zhèn)也遠近聞名了。
人們在川西電視中不時看到鳳姐主演的《幸福耙耳朵》,其中不少集就拍攝于彭鎮(zhèn)的銀榕園,后來李伯清、李大齊也在銀榕園整了很長時間的散打。彭鎮(zhèn)的銀榕園、金灣農(nóng)莊以及各種各樣的農(nóng)家樂,也開始遠近聞名起來,成都及周邊的游客,周末來彭鎮(zhèn)體驗農(nóng)家生活,休閑旅游的絡繹不絕。
彭鎮(zhèn)的魅力在老街。整條老街,原汁原味、資格的清末民初的小青瓦老房子。幾根梁柱,打幾個孔,加上楔子,不用一根釘子,整個的屋子便牢牢矗立在歲月的風塵中。木質的門面,幾經(jīng)風霜雨雪的雕琢,裸露著歲月的印痕,與地面青石板上流淌的日光月光相互輝映,遼遠的記憶便時時浮泛在人們眼前。
那些被陽光打開的門楣,讓你穿越時空,進入花木掩映的小院落。低矮的屋檐下、斑駁的泥墻邊,一位老者坐在馬架子上,品著身旁的一壺老酒、一碟花生米,聆聽著收音機里的川劇高腔,讓你在久遠的過去流連忘返,深切地感受到,幸福其實就是簡單的閑適。
彭鎮(zhèn)的老鋪面,門面由一塊塊單體的板門的組合而成,像泛黃的老式信紙,要打開鋪面,便一塊一塊地抽出來,像是抽出塵封的記憶,再豎列在門的兩邊。那些坐在商鋪門前三合土街沿上,一邊守鋪子,一邊和鄰居有一搭沒一搭擺龍門陣的老頭老太太,亦或支一張翻版桌在街沿上打點小麻將、斗點小地主的原住民,他們把日子揉進散碎的樹蔭里。生意來了,起身走進店鋪量稱貨物,找補零錢,憨笑著與買家告別,然后又回到桌邊。他們的步態(tài)總是不疾不徐,他們的臉上寫著稍富即安的閑適和恬靜。
老街上的生意清淡,但每個鋪面總是干干凈凈的。商家有事,給旁邊打個招呼,受委托的人就會幫著迎接光顧的買家,賣出的錢隨意丟在柜臺上,待人回來,隨便交代幾句便了結了。彼此間相互信任,沒有紛爭,構成一副和諧融洽的小鎮(zhèn)風俗畫。
在彭鎮(zhèn),典型的川西四合院比較多見,四合院的門口,常常成為人們交際的地方。老太太們坐在門前折菜、打毛衣、納襪底、曬太陽,少不了的飛短流長便也由此延伸開來,但度把握的好,也不至于影像鄰里關系。有時,一兩個老頭躺在竹椅子上,旁邊放一杯青花蓋碗茶,不時把茶船端起來,揭開茶蓋,在茶湯上刮上幾刮,吹一吹茶里的泡子,淺淺地嘬上一口兩口,又蓋上茶碗,放回凳子上,又躺下來。嘴里隨便哼幾句川劇或是京劇樣板戲的幾句唱詞,或是有一搭沒一搭擺擺龍門陣,臉上便洋溢出幾分快活似神仙的樣子。
我無數(shù)次騎著自行車,盤桓在彭家場這幾條老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走停停,便覺得走進了川西的歷史風塵里。小街的街房、曲徑通幽的那些小院兒如“鎮(zhèn)公所院落”、“老房場院落”、馬市坎街、永豐街、青波路等等,許多老舊的街道、院落建筑,是彭鎮(zhèn)凝結的歷史,是川西歷史的再現(xiàn)。比如永豐街上,是一色的小青瓦鋪房、一色的鋪板門,它們黑中透黃的檐口墻面上,就有“毛主席萬歲”的黑體字標語,這可是當時年代特有的標志。在一個老茶館,同樣有些發(fā)黑的竹編泥墻上,還想牽著一條偉人的語錄:“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
彭鎮(zhèn),是一個遠離塵囂、能夠讓心靈得到休憩的小鎮(zhèn);彭鎮(zhèn),是一個可以放飛心靈,去尋覓失落已久的童年之夢的小鎮(zhèn);彭鎮(zhèn),也是一個筑夢之鎮(zhèn),在現(xiàn)代化的雙流,它正做著美麗小鎮(zhèn)之夢、美麗田園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