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新教材,共建新課堂——記雙流區七、八年級歷史教研活動
[日期:2024-11-18] | 作者:歷史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秋意漸濃,天氣微涼,雙流區初中歷史教師對于新教材探索的熱情為深秋增添了一抹暖意。2024年11月15日,雙流區七、八年級的歷史老師齊聚成都市立格實驗學校,召開了以“統編初中歷史新修訂教材文本解讀與課例探討”為主題的教研活動。為此,教研員李小園老師為本次活動精心安排了兩堂展示課和一個講座分享。老師們通過課堂設計和講座分享展示了對新教材的理解與思考,并引發了參會老師們的共鳴。
首先,我校初中部蔣璐老師進行了《中華文明的起源》一課的課堂展示。蔣璐老師選擇了新教材變化較大的課程,在教研員李老師的指導下對教材進行了重構,以“述遠古傳說·溯源華夏”“探古城遺址·實證中華”“尋文明之光·滿天星斗”為結構進行教學設計。在探究過程中重現歷史考證的過程,讓史料實證的素養落地。通過考古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讓堯舜禹時代走出傳說;通過文物比較,感知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匯聚中原且源遠流長的特點,激發了學生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接下來,怡心第一實驗學校的羅靜老師進行了《東漢的興衰》一課的課堂展示。羅靜老師以“重構王朝——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和“重蹈覆轍——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兩個部分展開課堂教學。在課堂中,羅老師語言準確精練、課件清新明朗、語氣生動又不乏氣勢;問題設計邏輯清晰,層層深入;課堂上始終關注學生,及時捕捉學生的回答要點,及時追問,讓課堂生成異彩紛呈。展示出年輕教師特有的魅力與較高的專業素養。
課堂展示后,參會老師們對兩節課進行了探討,對蔣老師對教材的重構以及重現歷史結論得出的過程來踐行實證的素養的教學設計印象非常深刻;對羅老師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從文物中得出歷史信息,以及羅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思想碰撞贊賞有加。
最后,我校的晉云萍老師帶來了以“共研新教材·共創新課堂——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教材的使用與思考”為主題的講座分享。晉老師從體例結構、文本內容和知識結構上對新教材的文本進行了解讀。從依標據本,聚焦重點,以點帶面和發掘契機,任務驅動,素養落地兩個方面講述了對新教材使用的思考與路徑。
通過本次教研活動,共同研討新教材,在集體智慧的催生下,相信“雙新”下的新課堂將會綻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