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歷史:磨好刀再殺──假和平、真內戰
[日期:2016-04-27] | 作者:歷史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上圖是華君武先生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畫,名為《磨好刀再殺》。畫中的人物一手持寫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典型的掛“和平”之羊頭,賣“內戰”的狗肉。漫畫寥寥數筆,揭穿了抗戰后蔣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內戰”的伎倆,使大家對重慶談判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重慶談判是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國共產黨在重慶同國民黨進行的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談判從1945年8月29日開始,至10月10日結束。通過談判,國共雙方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抗日戰爭勝利后,由于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已經被逐出中國,國共之爭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人們擔心內戰在中國重演。但蔣介石瘋狂搶奪抗戰的勝利果實,積極準備發動內戰,消滅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解放區和人民軍隊。但蔣介石對立刻發動全面內戰還有所顧忌。一是經過八年抗戰,全國人民普遍期待能和平建設自己的國家,包括民主黨派甚至國民黨內部的一部分人亦反對戰爭,要求和平;二是英、美、蘇三國當時都表示不贊成中國發生內戰;三是蔣介石的精銳部隊在抗戰期間大都退到西南和西北地區,要迅速開赴解放區前線一時有不少困難,還需要有一段準備的時間。因此,他一面調兵遣將,一面發動和平攻勢,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連續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中共中央于8月23日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認為,抗日戰爭階段已經結束,新的階段是和平建設,應當力爭一個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建設時期。為了保衛人民的利益,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避免內戰,或者使內戰限制在局部范圍,或者使全面內戰盡可能地推遲爆發,同時,也為了有利于揭穿美蔣和平陰謀,有利于團結教育全國人民,中共中央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代表,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的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赴重慶。當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揮著那頂灰色帽子微笑著在重慶機場走下舷梯時,國共兩黨之間的一場精彩博弈進入對局階段。這場博弈在兩個“賽場”上進行,一個是重慶談判的會場,另一個是全國各地的戰場。一國之內,有兩個各有軍隊、各占地盤、各自為政的政黨,這就是重慶談判面對的現實。蔣介石擬定談判的原則:“一切問題以政令軍令之統一為中心。”共產黨提出三大口號:“和平,民主,團結。”其核心,也是最令國民黨頭痛的,是“民主”。
在重慶期間,毛澤東就和平建國等問題直接同蔣介石進行多次商談。有關問題的具體談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和國民黨政府代表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之間進行。由于國民黨本來沒有和談的誠意,沒作談判的任何準備,談判的程序、議案均由共產黨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談判籌備工作得以基本完成。談判過程中,國民黨調集重兵進攻上黨解放區,甚至把參加談判的國民黨代表遠調他處,至9月21日,談判陷于停頓,一星期后才恢復談判。為使談判能獲得進展,中共方面先后作過多次讓步,但國民黨方面執意不作任何松動,以致雙方無法在一些問題上達成協議。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并予以發表。紀要就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政治民主化、國民大會、黨派合作、軍隊國家化、解放區地方政府等`12個問題闡明了國共雙方的見解。但在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問題以及接受日軍投降等問題上雙方仍存在著尖銳的分歧。
重慶談判產生了俗稱“雙十協定”的《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但是墨跡未干,烽火已燃。8個月后內戰全面爆發,歷史完全走向美麗口號的反面。中國也成為了二戰后唯一個沒有和平建國,而是再次陷入內戰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