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展“生長數學”風采 ——全國第二屆生長數學教學研討會研修日志(一)
[日期:2019-11-21] | 作者:數學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聚天下英才,展“生長數學”風采
——全國第二屆生長數學教學研討會研修日志(一)
全國第二屆生長數學教學研討會于2019年11月19日至11月20日在教育圣地江蘇南京寧海中學舉行,該研討會匯集了各路名師大咖,將圍繞卜以樓老師的“生長數學”觀點開展探討。——全國第二屆生長數學教學研討會研修日志(一)
在簡短而精彩的開幕式后,由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鮑建生教授給大家做了以《初中階段素養的教學與評價》為題的專題講座。
鮑教授從南京29中胡松老師的《一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課例入手,通過問題串的形式給大家分享了對這節課的認識與見解。然后,通過對《一次函數》概念課的引入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方案:①從烏鴉喝水入手;②從方程到函數;③從幾何模型入手。鮑教授尤其談到了從方程到函數的引入方式,他提出初中數學側重于方程思維,而高中數學更偏向于函數思想,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要找準函數思想學習的“生長點”,以便讓學生在高中能順利的過渡至函數思維。最后鮑教授還提到了數學各階段的生長關聯,以及其存在的內在聯系。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受教育的人的確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它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研究學科的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于整體知識的體系中,注重知識的結構和體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
第一天晚上7:30開展了一個教師沙龍活動,主題是《教師發展面對面——和你談論文寫作的事兒》,主持沙龍的是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長張愛平老師,參與沙龍活動的有《中學數學教學參考》馬小為主編,《中學數學》雜志社呂順營主編,《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編輯室汪潤主任,《教育研究與評論》理科部顧俊主任。其中馬小為主編給大家歸納總結四步寫作法:簡單模仿,變式訓練,自發頓悟和自賞分析,這對于寫作小生而言,完全是“頓悟”似的引領指導。在后期的教學成長中,我們要堅持閱讀,堅持反思,堅持寫作,如馬主編所言,每天2個二十分鐘,即20分鐘閱讀,20分鐘寫作。專家的煉成,都是靠長期的閱讀積累、刻苦鉆研并且反復實踐而成的,因為“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艷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