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數復習尋妙法,大單元教學啟新篇 ——記雙流區陳國華名師工作室專題研討活動
[日期:2024-12-24] | 作者:數學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為構建高效課堂,深化初三數學專題復習策略,雙流區陳國華名師工作室于2024年12月24日舉辦了一場聚焦“二次函數”的教學研討會。活動旨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優化復習課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對二次函數知識的系統理解與應用能力。
活動伊始,西航港一中的劉東波老師為大家呈現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課,主題為《二次函數中三角形面積問題探究》。劉老師巧妙運用小球從斜坡拋出的實際情景引入課題,設置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回顧二次函數相關性質,為后續問題的探索搭建梯子。在方法探究的過程中,劉老師采用“一題一專題”的模式展開教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通過精心設置問題鏈,引導學生分析題干中的條件,借助學生回答,完善三角形面積的不同求法;通過變化不同的條件推進教學,形成解決“二次函數中三角形面積問題”的策略。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教態自然,游刃有余,學生參與度高,能積極思考,大膽展示自己,師生配合默契,為與會教師樹立了優秀的教學典范。
隨后,棠湖外國語學校的何佩蓮老師圍繞“基于大單元視角的二次函數教學策略”進行了專題發言。專題緊密圍繞“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怎么做”展開。她指出,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標準為基礎,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實施大單元教學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教學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狀,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能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隨后她分享了自己教學中采用大單元模式的教學案例及學生的反饋,讓與會人員感受到有大單元意識展開教學的優勢和必要性。而專題復習課,我們也可以看成是圍繞思想方法或教學策略為主題的小單元,何老師也結合今天的授課內容,分享了如何制定專題,如何展開專題教學。其獨到的見解與實用的策略讓在場的每一位老師都深感啟發,收獲滿滿。
緊接著,工作室成員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這堂課及講座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袁逍老師指出專題課的教學要基于課標,高于教材,不僅要有基礎知識的升華和提高,還要有解題方法的提煉與總結,更要有思想方法的領悟與體驗;
伍蕓青老師贊嘆于劉老師巧妙的情景引入、學生流暢的語言表達以及教師合理的時間安排;蔣垚老師關注到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以及從學生的表達中折射出羅老師在平時對學生的培養;羅元老師和張麒麟老師關注到教師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問題設置,為學生搭好梯子,促進思維發展。王鳳英老師和張麒麟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基于本節課的目標設置,是否要對一題多解進行點撥?對于點到直線的距離要不要補充?曾維源老師認為教師評價和過渡語言也尤為重要,不能過于生硬,形式也不能太過單一;陳曉姍老師關注到教學設計和課件中細節的處理還需更加細致,羅霞老師也根據分享內容反思自己的教學。
最后,工作室導師陳國華主任對整個活動進行了點評和總結。他對劉老師的教學設計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教師的自身素質及設計背后的用意給予了肯定;同時,他也對學員提出的疑問進行了解答,緊扣二次函數的非線性特點,讓學員們明白了為什么要去探究二次函數中三角形的最值問題。針對大單元教學,陳老師鼓勵學員們在教學中要有大單元意識,明白所教課時的上位知識和下位知識。另外,陳導師特別強調不要固化模式,應該讓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名師工作室活動的每一次積累,都將匯聚成自我成長的強大動力。讓我們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我,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圖文:袁逍
審核:陳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