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做物理實驗真的沒啥區別?初中生從實驗中的收獲影響深遠!
[日期:2019-04-18] | 作者:物理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現在的大部分初中生朋友們中真正動手操作物理實驗的非常少,他們多數能夠在物理課堂上經常看到物理老師演示實驗,有時也能在物理實驗室里面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但是,你以為做到這些就已經足夠了么?其實這些實驗距離真正的物理實驗還相差很遠。
真正去做物理實驗的機會其實是在身邊的生活中!在家里、在路上、在天上、在地上、在思想中,最后才是在物理課堂上、在物理實驗室!
這種說法一定很出乎中學生朋友們的意外!甚至有些學生會以為是胡扯。
實際上,我們一直在說,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中!物理知識就在身邊,在身邊的各種器材、現象中。初中物理中所學到的各種力學、電學、聲學、光學、熱學知識幾乎遍布于學生們的身邊生活之中,為何不仔細觀察、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動手操作,或者動手拆解、組裝、做一做物理實驗呢?
可以說,凡是那些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并且樂于在生活中自己制作一些小實驗、小發明之類的同學,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要比其他同學深刻的多,對以后的物理學習乃至中考、高考都會有深遠的影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手操作不但會增強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大腦的思考能力,很多創新和想象力都是在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的過程中忽然出現的。這樣的靈光閃閃是很少能從物理課堂上獲得的。
也就是說從生活中做的各種物理實驗,不管是在何時何地做的,都一定是在自愿、樂意、喜歡、有興趣的前提下做的,因此主動探究性特別強烈、好奇心特別強烈,所得到的各種物理細節現象也就特別深刻,這對于課堂上的物理學習是一種非常大的幫助。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震驚世界的我國九零后的最年輕最牛的23歲科學家、天才曹原同學,他在2018年攻克了困擾全球物理學界100多年的世界超導物理學難題!這樣一位天才同學,出生于四川成都,在一個月之內讀完了初一,三個月讀完了初二,半年不到就讀完了初三,13歲就考上了高中,只用了1年就讀完了全部高中課程,2010年,14歲的曹原考進了中國科技大學,并被選進“嚴濟慈物理英才班”!從此一發不可收,公派去美國密歇根大學,受邀去牛津大學科研實踐,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攻讀博士學位,在2018年3月5日,他在經歷了7個月反復物理實驗之后,成功實現了一次改變全世界的精準“神級操作”!成功實現了石墨烯超導!其科研發現榮登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志,成為2018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這一年,他只有22歲!
成就曹原的不僅僅是他的天賦,更重要的是,曹原從小就喜歡動手實驗的習慣!
曹原興趣廣泛,小時候經常自己買來一大堆電子元件拆卸安裝,直到研究清楚其中的線路,才肯罷休!他會在老師上課時插嘴、在做實驗時發現硝酸銀太貴,就把銀鐲子放進買來的硝酸里合成……而幸運的是他的父母為了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在家里買來更多的物理、化學實驗儀器,為他創造了一個小型的實驗室。他經常用自制的照相機和望遠鏡拍攝星空,各種相關的零件遍布整個房間,桌子上滿是被拆后的計算機。
正是這種從小培養的動手實驗能力,從而不但鍛煉了他的動腦思考能力、創新能力、想象力,更重要的是為以后的成就埋下了伏筆!
來源:本文來源物理畢業班,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自中學學科網,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