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課整合教學模式(2019版)

[日期:2019-05-28] 作者:信息技術 次瀏覽 [字體: ]

執筆:曠勇

一、 教學程序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亮點,將信息技術以課程整合的方式融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將是二者發展的必然趨勢。該模式以信息技術與學科綜合實踐課整合的教學為研究對象,所以在教學程序上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學生深度參與特點

信息技術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中以同步發展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模式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親身經歷、深度參與、自主探究、協作互助,具有以下特點。

開放性特點: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要求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應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速度和計劃,適時地選擇參與學習的時間,進行自主、個性化、跨時空、超鏈接地學習。

親歷性特點: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應強調理論與實踐、科學與日常生活實際的聯系,關注學生身邊的問題、現代生活問題、社會發展問題,要求學生在實施過程中,親身體驗、親自實踐、自主探究。使他們通過親身經歷、實際操作與活動實踐來獲得探究問題的方法、與人交往的能力,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自主性特點: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的自主性,主要是強調在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地體驗、探究、實踐和發展。不能依賴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

協作性特點: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之間的協作,協作性是學生個體由于問題探究的需求引發的小組討論、交流和協商,以及互相學習、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協作學習能充分發揮小組、班級、身邊的人群以及互聯網后面的人網的力量,從而使學生得到團隊成員的幫助和啟發,進行問題的研究和任務實踐,共同參與并完成學習任務。

(二)模式流程操作特點

在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課程的互動性雙向整合過程中,該模式在操作流程中以問題任務為核心驅動學生學習,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主張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并力求在教學策略彰顯信息技術的兩面性:第一作為一種手段與工具存在于綜合實踐課程中;第二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學習內容。據此得出以下的整合實施模式流程圖:

二、教學策略

(一)  創設情境引出問題階段

在課題的確定階段,教師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緊緊抓住“以興趣激發學生,以任務驅動活動”進行設計來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究動機,在情景中啟發學生思考,提出問題任務,并在任務的驅動下讓學生自主進行活動課題的確定。創設情境的方法是,教師收集加工校本資源和網絡資源,使用多媒體設施播放一段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視頻錄像和動畫,或是演示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圖片、典型案例的教學課件。在指導學生確定主題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利于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出自己感興趣又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背景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了取舍,確定活動的主題。只有這樣確定的主題,才是學生樂意參與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會有生活基礎,才會呈現出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主題。

(二)  制定方案自主分工階段

在制定方案階段,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探究課題,通過自主選擇的方式形成一個3-6人左右的活動小組,在分組成立之后需要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和協商,通過全面思考交流形成初步的探究方案,方案中應包含活動主題任務的明確,例如應解決哪些問題,通過哪些途徑和工具獲取信息資料,使用什么工具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如何展示自己交流成果等,這些學生都可以利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制定撰寫研究計劃方案和設計問卷調查表格。在問題任務的驅動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討論,進行合理的任務分工,讓每個學生都平等參與到活動中,學生認真分析以上問題并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制定研究方案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應給出具體的建議和及時的指導。

(三)  調查研究分析歸納階段

在活動探究階段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任務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自主探究調查活動,自主探究活動形式包括:通過實地考察、觀察記錄、實驗檢測、上網收集與動手制作等方式收集和獲取信息數據;學生主動地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與評價;以及在分析、加工與評價基礎上,歸納得出活動調查的結論。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可以強調學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快速地獲取信息,綜合提取信息,實現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在活動中獲取新知識。在技術上教師應著眼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提供與完善信息化環境,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教育資源,把學校多媒體教室、網絡微機室、電子圖書館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的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提供輔助空間,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實踐性、自主性與創造性。教師在活動中對學生的指導,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可以通過QQ、聊天室內等即時通訊工具和電子郵箱等異步通訊工具實現交流。

在該活動階段,信息技術體現了其兩面性,即是學生的獲取分析信息的工具,又是學生的學習探究對象,因為學生帶著綜合實踐課中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的活動中,需要使用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會遇到信息技術操作的相關難題,這些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難題其實就是學生的探究學習對象,在這樣的需求誘因下,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信息技術,認識到信息技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四)  交流展示與評價總結階段

在學生成果交流展示中,可以先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內的協作與交流,加深學生對探究主題的全面認識與系統理解,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最終成果通常有:實驗報告、論文、調查報告、反思性小結、心得體會、實物作品、過程性的視頻記錄片等,這些探究活動成果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綜合制作成一個電子作品的形式來表達,例如文字量大的可通過WORD文檔的電子報刊的形式來記載內容;電子演示文稿PowerPoint支持多種格式的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形式,同時提供靈活的調用方式,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選播、重播、跳轉因而成為學生展示研究成果的最佳手段;簡單易學的FrontPage網頁編輯軟件可用于編輯制作主題宣傳網站,教師可在我校園網中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開僻空間設立專題網站,并要求活動小組在專題網站中動態地呈現過程性的活動情況;還有各種圖片編輯與處理程序可以繪制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圖形圖片,用DV作品真實呈現主題活動的全過程,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積累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了綜合實踐活動展示的廣闊舞臺。

同時,學生在進行匯報成果的制作中,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輔助工具豐富多彩的展示其匯報成果,同時也是學生活動探究對象,例如如何在WORD中以圖片形式插入文檔中形成圖文并茂的電子報刊,如何使用Dreamweaver制作綜合實踐專題網頁等問題任務,將是學生需要探究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

在活動的評價中,我們不僅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而且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可以從學生的資料收集整理、采訪、調查等方面進行評價,例如活動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以及實際效果如何?數據是否怎是真實可信?成果是否全面地體現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的能力?信息技術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交流評價的平臺,我們同時還鼓勵開展網上交流以達到再學習評價的目的,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具有針對性和全程性,記錄了學生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師生和生生之間的評價過程更加民主、平等和科學,使評價體系更具有真實性和多元性。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麻豆,免费一级高清无码黄片,国产欧美A∨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对白清晰受不了了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日本欧美视频图片 | 亚洲国产精品青青网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中国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