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硯 正青春
[日期:2024-12-03] | 作者:藝術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這是一方易水硯(11月26日攝)。
??易水硯產于河北省易縣的易水河畔。“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縣作為千年古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產于此地的易水硯也同樣如此,相傳其始于戰國,盛于唐宋,與端硯齊名,有“南端北易”之說。
??2008年,易水硯制作技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硯雕大師鄒洪利被確定為這一非遺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這一接力棒,交到了鄒洪利的女兒鄒天然手中。得益于小時候的耳濡目染,鄒天然可謂是從硯臺堆里長大的。她說,兒時最喜歡的事就是撿石頭,與其他女孩子不同,她的“珍藏”都是撿來的各式石頭。父母忙于硯臺事業,陪伴鄒天然的時間不多,給了她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也成就了她內心的豐富世界。
??鄒天然一直在參與易水硯的創作和推廣,大學時就曾組織同學們來家鄉參觀、了解硯文化。2012年她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為易水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她創新設計的手把硯、文博文創硯等系列硯,在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獲得多枚金獎。
??如何讓更多人認識并喜愛易水硯是一個問題。鄒天然認為:“器物自己會講故事,能給生活帶來美好。傳統也可以很時尚。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書法、用硯、收藏硯,就成了一種時尚和生活方式。”
??文化創意點石成金,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據介紹,易縣目前硯臺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達13000余人,年產值近3億元。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信息來源:新華網】
下一條:沒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