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點 |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滿分套路,同桌已收藏!
[日期:2021-04-25] | 作者:語文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一、概況文章主要內容
第一步:審清題干要求,明確答題方向
答題前,應仔細閱讀題干,從題干的只言片語中尋找答題提示,給出具體范圍的鎖定具體段落,沒有的就從全文出發。
第二步:尋找答題區域,做好篩準備
確定答題區域之后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總結:
(1)要素歸納法。記敘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
(2)題目擴展法。有的文章題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對照四要素補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3)段意合并法。對于比較復雜的記敘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連起來。
(4)摘錄句段法。關注文中的總起句、過渡句、重點段落,答題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據要求整理答案,列序號,力求規范
第四步:根據題干,賦分驗證答案要點是否全面
如果賦分是奇數,如 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點或三點,如果賦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點、兩點或四點。
二、語言賞析賞析句子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1)從修辭方面入手格式一般為:該句運用了××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使……(作用)。修辭方法及其作用:詳見本專題文體知識梳理。
(2)從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入手
① 動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極富表現力,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② 疊詞:運用疊詞,起到了加深語意的作用,使語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韻美。
③ 擬聲詞:運用擬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的情態美,流露出××的情感。
(3)從句子的表現手法入手
襯托、象征、對比、照應、渲染、烘托、伏筆、鋪墊、情景交融等。
(4)從句子的表達方式入手
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5)從句子的句式特點入手
陳述句語氣平緩,不溫不火;疑問句吸引讀者,制造懸念;設問句、反問句加重語氣;感嘆句抒情強烈;排比句層層深入,氣勢磅礴。
(6)從句子所蘊含的哲理入手
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從啟迪的角度品味。所謂哲理,就是指那些有關珍愛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關親情、友情、做人道理等感悟。
三、段落作用
分析段落作用可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著手:
結構
(1)開頭:
① 開篇點題,統領全文;
② 照應標題;
③ 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
④ 與下文形成鮮明對比;
⑤ 設置伏筆,照應后文;
⑥ 渲染氣氛,奠定全文基調;
⑦ 開篇點明主旨;
⑧ 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2)中間:
注重分析過渡作用(承上啟下)、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等。比如:
① 承上啟下或引出下文;
② 為下文作鋪墊;
③ 豐富文章內涵;
④ 照應前文;
⑤ 具體展示、深化主題。
(3)結尾:
可從3個角度分析:
① 情節角度:a.陡生波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b.與題目或前文的內容(伏筆)照應,使情節連貫、基調一致。
② 主題角度:深化或升華主題+結合內容具體分析(諷刺,揭露……)
③ 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
內容
概括段意,聯系主旨情感。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升華主題。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段落,如景物或環境描寫語段的作用:
①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了……氣氛。
② 表現(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 為下文埋下伏筆或作鋪墊。
④ 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⑤ 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四、標題作用
文章標題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 以人物為題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緊扣中心,突出主題;全文線索的作用。
② 以形象特征為題的作用: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對比諷刺,強化效果。
③ 以物象為題的作用:表層含義,深層含義(隱含比喻象征意義);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故事情節;懸念,引發聯想,吸引讀者;寄托某種情感,突出文章主題。
④ 以事件為題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節;緊扣中心、突出主旨。
⑤ 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的作用: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具有隱含象征含義。
五、人物形象
(1)品析人物描寫,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品析作者筆下最能體現人物個性特征的外貌、語言、行為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寫,并深入細致地加以分析,從而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2)賞讀環境描寫,明晰人物思想
這里說的環境,既是指自然環境,更多的是指社會環境。前者或渲染氣氛,或點明背景,或烘內心,對人物起強化作用;后者是人物托人物的命運、性格及最終結局的外因。結合具體的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鑒賞人物形象的重要環節之一。
(3)分析情節發展,概括人物性格
作者在展開情節的過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節論人。
(4)探讀細節描寫,彰顯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離不開對細節描寫的探究品讀,通過對人物最傳神的細節的品味,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內心世界。
答題步驟:
① 審清題干:看題干要求,是只寫出人物的形象,還是要寫出對應分析。
② 梳理與人物相關的情節或描寫。
③ 具體概括。
④ 增加序號,使答案條理化。
答題格式:
人物性格或人物特點+具體依據。
六、寫作手法
對寫作手法的考查主要有兩種題型:
(1)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解答此類試題,入手的角度有:
(1)理解各種寫作手法的內涵,把握各自的作用。
(2)看上下文的聯系,從聯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探究文章前后內容的關聯,判斷時,必須通讀全篇,才能體會到作者的構思之妙。
(3)從文章的主題及寫作目的方面,分析寫作技巧。在寫文章時,有些作者會別具匠心地選用一些寫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要細心揣摩,從文章的主題及寫作目的方面去判斷作者所用的寫作技巧。
(4)從結構安排角度入手。看開頭結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看是否烘托鋪墊、前后照應;看是否做到設置懸念、制造波瀾、曲折有致等。
(5)從選材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明寫法———述內容——析效果”,組織答案時,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淺層次的分析。
(來源:小謝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