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路梨花處處開 雷鋒精神代代傳
[日期:2021-05-27] | 作者:語文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驛路梨花處處開 雷鋒精神代代傳
記七年級謝娟老師以學科微課題探究《驛路梨花》中人物選取的典型性
“多好的梨花啊!”一樹梨花傳承著中華民族的道德風尚在謝娟老師執教的《驛路梨花》課堂上彌漫著。謝老師以其深厚的教學功底帶領學生深入淺出,以其生動優美的語言讓學生領略文章之妙。
謝老師的課堂緊扣單元目標——觀起大略,知其大意,抓住文章的三妙入手,讓學生把握閱讀重點,帶著問題略讀。從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設置三妙:
一妙——妙在情節:學生默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
二妙——妙在人物:學生分別圍繞“我”、老余、瑤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軍、姐姐梨花來談發現,謝老師并在此環節設計了微課題“人物的安排上有何妙處?”分小組進行問題探究,得出課堂結論。謝老師注重對學生思維的訓練,緊扣教材中的關鍵詞,教會學生圈點勾畫。
三妙——妙在環境:以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思考“小茅屋的故事”和“驛路梨花”為標題哪個更妙?學生抓住景物的語句進行分析,在謝娟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注重朗讀情感的把握,讀出美在景色,美在夢境,美在精神。
杜甫詩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謝老師在最后一個環節拓展延伸,雷鋒精神的傳承不僅僅是助人為樂,更是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對全人類的無私大愛,并結合袁隆平和吳孟超的事例深化了教學內容,升華了主旨。
謝老師的課堂猶如涓涓細流,流進了學生心底,讓同學們在文字里靜品幽幽書香情,相信在孩子們的心間一定盛開了潔白無瑕的梨花。而聽課老師們也從課堂上嗅到了淡淡的梨花香!
(語文組 李琴)
上一條:記2023屆語文備課組會的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