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9-20] | 作者:綜合組 程皓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項目 |
評 價 內 容 |
得分 |
教學 目標 (15分) |
1、對新課標和學生學情的準確把握,符合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 2、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恰當,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3、充分挖掘體現生態教育理念下的育人目標,培養學生樂學善思的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在校本文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要素有所體現。 4、 掌握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掌握自學計算機技能的方法以及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和開展獨立學習的習慣等。
|
|
教學 內容 (20分) |
1、內容取材不拘泥于課本,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能力和生活經驗等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結構, 2、內容安排有輕有重,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3、體現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思想觀點和要求,注重學生發展 4、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特色,注重信息技術在現實中的應用。
|
|
教學過程和 方法 (20分) |
1、主要教學方法并運用得當,教法與學法有機結合,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現創新意識。 2、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全面和個性發展,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個性品質,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3、教學環節清晰,每個環節的時間把握得當;能恰當運用素材、工具或方法加強學生感受和體驗,調控課堂教學 。 4、教學媒體設計合理,應用得當,美觀大方,有創新性。 5、引導得法,注意學法指導,注重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促成信息技術課程獨特的學習習慣。 6、具有信息技術操作技能課程內容學習特點,自覺學習、主動探索、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
|
教師 狀態 (10分) |
1、情緒飽滿,教態自然,親切大方。 2、準備充分,內容熟練,方法運用自如。 3、教師個人綜合能力突出, 計算機操作能力強,能將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組合恰當且表現力強,課件美觀大方。 4、了解并尊重學生,面向各層次學生,關注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應答和指導,有靈活應變的教學機智,課堂調控較好。 |
|
學生 狀態 (15分) |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動腦動手,形成積極的信息技術學習態度,并勇于質疑、獨立思考、探索問題。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使用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知識來支持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教學氛圍寬松、愉悅,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獨立思考,有效交流與合作。 4、學生動手操作作品新穎、多樣,創新意識強,能按計劃制作出電腦作品。
|
|
教學 效果 (20分) |
1、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學生進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狀態,互動效果好,學生學習效率高,關掌握操作技能知識掌握度高。 2、目標達成度高。 給予學生自主發展空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形成積極的信息技術學習態度。 3、教學反饋和教學評價設計形式合理,有時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