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附小櫛風沐雨,春華秋實;迎向未來,附小弦歌不輟,未來可期!展望明天,附小功成在我,名校可待!
第一篇章:追尋——底蘊建設的那份內斂
名校領銜起步高
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附屬小學,簡稱“雙中實驗校附小”,座落在天府新區核心區域成都市雙流區城區內,毗鄰雙流國際機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區位優勢。
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是2003年經成都市教育局批準創辦的股份制民辦學校。雙中實驗校附小是國家級示范校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的附屬小學,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修建的6年制小學。學校建在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內,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左右,在場地使用、器材使用、教師配置、課程開發等方面與中學優質資源共享。
“尊重生命個體,營造促進生命個體健康成長的良好生態教育環境”是雙中實驗校附小的辦學理念。學校堅持不斷創建良好生態的教育環境,營造學校人文生態的教育氛圍,賦予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快樂成長的空間,激勵每個師生充滿自信和希望,引領師生不斷在成功中找到自己的快樂。讓每個孩子在自然和諧的學校教育環境中,潛能得以開發,特長得以展現。教師在生態教育中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升,找到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在學校生態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附小不斷追尋底蘊建設。學校各項功能室齊備,如演播廳、創客中心、舞蹈教室,科創室、烹飪室、陶藝室、版畫室、藝術工作坊……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保障。同時,為落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勞動教育課程,學校以校外彭鎮種植基地、校內青葵園種植基地為依托,用情景體驗、融合多元等方式開展深度學習。
學校建立了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題的8個書吧,孩子們可以近距離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在課間、午休間隙開展閱讀活動,讓書香潤澤童年,讓閱讀涵養人生。同時,在附小校園內懸掛了師生書法作品,為師生搭建了展示的平臺,營造了良好的墨香校園氛圍。
為了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在學校內墻和外墻,附小校園內設置60余塊展板,全面呈現附小理念、課程等。通過班級文化展示牌和黑板報,每學月結合當月主題進行相關展示。通過對班級文化的布置,營造一個教育和學習的外部文化環境,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增強班級凝聚力,激發孩子們對班級的熱愛之情。
附小辦學五年,以晨曦之光熠熠生輝,先后被評為四川省中小學研學旅行示范校,成都市國學經典演、寫、誦讀優秀學校,雙流區書法示范校,雙流區青少年業余訓練先進單位等。
課題研究促發展
雙中實驗校附小始終堅持不懈走在“鼓勵教師做學者型教育工作者”的路上。每一位附小教師都追尋著“在教育思考與教育行動時的深度研究”,堅守教育規律,堅持教育本質。
附小在研課題有:國家級重點課題——綜合實踐課題,閱讀課題;省級課題——健全人格課題;區級課題——生態課堂課題,教學評一致課題。本著“研用并重”的原則,將課題理論研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學校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圍繞學校總課題開展小課題研究,將課題研究工作常態化,讓教師立足于學科教學實際開展小課題研究。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基于立項課題的教育科研,使項目教師系統、科學、全面地做出價值判斷和實踐選擇,同時深入反思自己參與教育改革、實現專業發展的真實范式。
把時間用在思考上,把時間花在研究上,把時間拿到實踐里,爭取做個理論與實踐可以相融的教師,既不高高在上,又不過于繁瑣。
第二篇章:堅持——五育并舉的那份本真
附小在雙中實驗校“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的引領下,不斷完善和深化課程建設,樹立大課程觀,以課程建設改革和實施促學校特色形成,堅持五育并舉,培養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德育課程,讓生命向陽成長
德育既是學生入學的第一課,也是學生離校前的最后一課,是需要終身修煉的心靈成長與價值養成。附小努力推進德育的課程化、序列化、活動化,構建以“健全人格教育”為核心的德育課程體系。在集團校“健全人格教育”的基礎上,附小進行小學段健全人格教育的實踐研究,以此促進附小學生健全人格發展,在意識傾向、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有正確的導向,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讓生命在附小向陽成長。
大型活動
主題晨會
德育課題組制定《雙中實驗校附小健全人格教育校本課程綱要》,在綱要指導下,從小學生意識傾向、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三個方面入手,通過四個路徑讓附小師生全員參與,即通過學校大型活動、學科教學、班級和大隊部管理、附小校園班級文化建設四個途徑,探討符合小學生實際的健全人格教育內容、途徑與手段、評價方式與策略,力求探索出具有指導性的、可操作性的以及具有現實意義的小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策略,建立符合小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的現代教育模式。
附小還充分利用班隊會、晨會、升旗儀式的教育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課題組負責開發相關的健全人格課程),促進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了拓展課程開發渠道,學校非常注重家校共育。除了學校組織的全校家長課堂外,也鼓勵各班利用班隊會邀請有特長的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活動,這樣既教育了孩子,也讓家長的特長得以展示,形成更好的家校互動。
國家課程,讓學科各美其美
對國家課程開設,學校基本要求就是“開齊、開足、開好”——“開齊”是學科門類的開齊,學科教師都是專職教師,保障學科教學的專業性;“開足”是每門課程課時的開足,保證每門課程按照省教育廳的標準設置課時數,同時為凸顯英語校本化開展的特色,英語從一年級起將課時2節,增加為5節;“開好”就是將學科課程根據校情、生情校本化的實施,每個學科都要制定學科課程綱要,各教研組認真研讀課標、教材,分工統籌研討合作,制定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化教學目標,羅列出教材的主體內容,分單元梳理出核心知識點,研究實施的途徑和方法,積極構建和實施附小倡導的生態課堂。同時,一些學科積極編寫校本化實施的導學案,建立學校教學資源庫,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整合,充分利用好希沃系統,借助工具實現師生、生生互動。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直是附小所行進的方向。附小從建校以來,一直非常重視藝體教育,每個年級都配置了專職藝體教師,并選擇適合的教學評價方式(期末藝體、信息技術等學科有面向全體班級的檢測,也有學校層面的抽測)等,落實藝體學科的育人目標。同時,學校建立了“校長—分管行政—藝體組長—藝體教師”的管理網絡,建立藝體學科教育工作制度、例會制度以及教研培訓制度,層層落實更精細,確保每一項藝體教育工作無論巨細,都有目的、有計劃、有序開展,確保藝體教育的良好效果。
選修課程,讓個性花開七彩
周一到周四下午最后一節課,17:00-17:40,是屬于附小孩子獨有的幸福時光。豐富多彩的選修課點亮孩子的個性,發現孩子的天賦特長,讓每個孩子能做最好的自己,讓平凡者不平凡,讓優秀者更優秀。
附小選修課程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這樣,每個孩子每周就可以選擇四至五門不同的選修課程(周五下午提供校外的選修課程)。在附小濃厚的藝術氛圍的浸潤下,藝體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進一步深入,如美術社團、合唱社團、體育社團……各社團孩子在校級、區級、市級、省級等活動和比賽中精彩亮相,成績斐然,展示了附小孩子良好的精神面貌,也為孩子的發展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隨著班級和教師的增加,課程內容從廣度上不斷豐富,目前全校共開設了70余門選修課程,增加了人工智能方面的課程,如創客空間、3D打印、機器人等,充分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
實踐課程,讓活動堅守兒童中心
雙中實驗校教育集團自2003年建校以來,一直致力于“以系統構建校本課程體系來推動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課程改革之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直是集團學校校本課程建設的重點。集團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堅持課題化開發、課程化推進。雙中實驗校附小秉承生態教育理念,傳承教育集團的素質教育愿景,結合小學學情和特點,開發具有附小生態教育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考察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1、學科內小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利用每周五下午一、二節課開展,每個年級每學期語、數、英各開展一個主題,主題與本冊學習的重難點相關,或是對本冊相關內容的拓展,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同時也反哺學科課堂。
2、跨學科大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秋季主題為“愛我家鄉,體驗巴蜀文化”,學生分年級走進川菜博物館、大熊貓基地等地,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傳承家鄉文化的優秀品質;春季主題為“迎接春天,擁抱自然,感受生命成長”,學生分年級走進新都漫花莊園、新津花舞人間等地,綜合應用各學科知識,開展考察探究活動,讓學生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感受無限生機,體會生命律動,培養學生陽光自信的生命觀。
3、小組探究性學習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利用周五下午一、二節課開展小組探究性學習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科學主題《探秘小小蘑菇的生長》、語文主題《漢字的小秘密》。
社會服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1、生活家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每學期第8-16周的周末開展生活家政綜合實踐活動,以12個序列化主題常態開展。課程以生活中的技術為主要內容,包括洗滌、烹飪等,提高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品質。
各年級主題為:一年級:系紅領巾、系鞋帶,掃地拖地;二年級:洗貼身小件衣物,疊衣服;三年級:整理書柜,整理衣柜;四年級:整理廚房,整理房間;五年級:做早餐,家用電器的使用;六年級:做一份家常菜,垃圾分類。
2、社區服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利用暑假時間參與社區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3、紅領巾志愿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紅領巾志愿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給予少先隊員鍛煉能力的機會,同時加強日常行為規范和文明禮儀常規教育,培養自主能力,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豐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增強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設計制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設計制作指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工藝(包括信息技術)進行設計,動手操作,將自己的創意、方案付諸現實,轉化為物品或作品的過程。目前,設計制作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利用周五下午一、二節課開展,具體課程包括:美術主題《金絲彩砂畫的探究》、《漢服的設計和制作》,書法主題《學校文化標識的設計探究》,體育主題的《游戲器材的設計制作》,音樂主題的《不一樣的樂器》,信息技術主題的《小學生創客活動實踐探究》。
職業體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1、職業體驗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職業體驗課程在每學年的寒假期間開展。課程分為認識職業、體驗職業和感悟職業,循序漸進、層層遞進。
2、勞動技術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學生利用科學課和課余時間,在“青葵園”種植園開展勞動技術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美化校園生活環境的同時,培養其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增強愛校園的情感、服務社會的熱忱以及在實踐中探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健全附小學子的良好人格。
從2015年至2019年,黨中央連續三次出臺《意見》,將勞動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雙中實驗校附小緊跟時代的脈搏,在現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實施的過程中,將勞動教育課程放在更中心的位置,進行有效整合,基于現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果,系統推進附小勞動教育課程的校本開發與常態實施。
第三篇章:叩問——堅守信念的那份初心
因為有著共同的理想,從五湖四海相聚一堂;因為有共同的遠方,大家攜手前進。
雙中實驗校附小現有專職教師106人,學科教師專職化,班級管理小班化,保障了孩子們各個學科的深度學習。處室工作人員8人,生活教師22人。學科教師通過雙中實驗校嚴格考評機制選拔,全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25人,還有部分教師為在職研究生。教師來自于公辦學校(部分是辭去編制的在編教師)、優秀民辦學校以及華東師大、華中師大、西南大學、川師大、西華師大等高校的優秀大學生,教師隊伍相當穩定,保證了孩子教育的連續性。
教師在課題研究、課堂教學等領域不斷探索,在全國、省、市、區比賽中獲得層次不同的獎勵(如余麗、丁潔參加全國綜合實踐年會展示課獲一等獎,李卉、高興老師參加四川省對邊遠地區的英語錄播指導課程,楊秋潔老師和張虹明參加成都市綜合實踐展示獲一等獎)。每學期都有十余名教師參加區級的研討課或者賽課,在“雙流區一師一優曬課活動”中,附小教師90%以上都有獲獎,展示了附小教師團隊的良好素養。
在紛繁的世事中、在略顯浮躁的時代里,雙中實驗教育人始終保持一份清醒與自省,胸中擁有大格局,但扎實沉在教育最底層,通過不懈努力去達成所期待的未來教育和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