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4-19] | 作者:教科室 余麗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讀書分享
一、引入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一書,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開發多元智能,提升AIQ(人工智能商數),培養創造力、溝通力與學習力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列出了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十大教育綱領,讓今天的孩子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有競爭力,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本書由李開復、楊向陽、徐揚生等三位IT界專家聯袂推薦。人工智能專家、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評價此書:“只有改革我們的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新型勞動力。”楊向陽說道“在人工智能大時代來臨時,從兒童開始做AI教育,讓孩子們玩中學,做中學,讓孩子成為正真的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說道“人工智能將引發工作革命,而應對工作革命的是教育革命”
二、本書重要內容簡介
該書邏輯清晰地指出,每一輪科技革命都會引發一次工作革命。曾經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工種,幾乎都逃脫不了被歷史甩出軌道的宿命。創新工場李開復大膽預言,未來10年,世界上50%的工作都將被機器人取代!人工智能因其強大的學習能力,甚至有可能發展到超越人類的水平,威脅人類自身的前途和命運。
人工智能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沖擊力”不言而喻,同時它也給人類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它會對教育帶來哪些影響?
啟動新一輪的教育革命,用創意科教指引孩子們從小學會正確與人工智能競爭和合作——這就是本書為此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是本書的重大貢獻。
根據人工智能強大的感知力和判斷力,本書獨創性地提出了AIQ(人工智能商數)概念,即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水平,它決定一個人在未來社會的事業高度。對標現有的IQ和EQ,AIQ概念的提出十分創新卻又順理成章。針對機器人擅長處理單一任務、缺乏創造力溝通力、進化力強等特性,作者又提出發揮多元智能、提高溝通力、創造力和學習力等發展點,并據此提出了“AI教育革命的十大綱領”,作者不單停留在教育理論層面,而是已經開始實踐這些教育理念并初現成果;或者說,以上這些教育理念,是他多年開展創意科教事業的精華總結。
三、人工智能來襲,未來教育可能會有哪些變化?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正在引領一場革命”,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教授蒲戈光表示,“這場革命的對象竟是我們人類自己”。大數據、大規模的計算能力以及深度學習的發展,讓人工智能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那么它可能在教育領域將帶來哪些變化呢?下面這些先進經驗和專家的設想值得一讀。
1、全自動閱卷及作業批改
不再需要翻來翻去,方便多了!而且,選擇題和填空題也不像以前一樣,需要老師記住答案,智能閱卷機已經將這些低效、機械的工作完成了,并且,學生做錯的題目和失分點也一目了然,這些做錯的題目被統一收集起來,在下次布置作業的時候就能重點進行聯系,從而實現查缺補漏。老師也可以投入更多時間重點批閱解答題,甚至可以給學生寫一些評語,這對于提高學生成績和各方面能力來講,都非常重要。
而語音識別及語義分析技術的迅速發展,讓人工智能自動閱卷及批改作業成為可能,如果那樣,人類老師的工作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2、個性化學習
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的“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上,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論壇發言中表示,個性化是未來教育的基本方向。個性化教育正在全球升溫,個性化學習平臺成為全球教育變革炙手可熱的示范案例。通過AI技術分析個人學習情況及興趣目標,再通過大數據進行個性化服務定制,讓最優學習內容智能制造,正成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路徑。
人工智能最大的一個愿景,就是通過數據引導讓學校實現因材施教。智能時代下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實際上就是知識圖譜+人的經驗輸入+信息論,精準定位學生知識點掌握狀態,制定當前學生狀態下的最佳策略,這樣每個學生都會形成不一樣的學習路徑,這恰恰是根據他自己的能力值和所處狀態來定的。
3、智能輔導系統
2007年,美國兩位化學教師開創了一項新的教學實踐活動。他們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的聲音,形成視頻并上傳到網上,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接下來,他們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開辟出課堂時間讓學生完成作業或實驗,并在過程中對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
智能輔導系統的逐步開發,將帶來一個新領域的發展和繁榮,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在這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展示出明顯的效果。例如可汗學院就是一個優秀的智能輔導系統,幫助我們學習數學、科學、人文科學和計算機科學。
4、互動學習環境
在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堂廣告創意策劃課上,“彈幕教學”亮相了。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手持平板電腦或者手機,隨時可以通過網絡發表疑問、提出看法,這些內容會即時顯示在課件上。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這種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通過網絡發送文字在屏幕上討論問題的教學模式,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
未來,互動學習環境可能會更加便捷地把老師和學生聯系在了一起,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就能更主動、更充分也更個性化地參與到教學中去。
5、VR虛擬現實教學
想象一下,歷史課上諸如赤壁之戰這樣宏偉的歷史場景通過360°場景真實展現,學生“走”進世界各大博物館一起探索歷史發現,學習起來像玩游戲一樣輕松,更有愛因斯坦給孩子們上課,這樣的學習怎么可能不引起學生的興趣?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如果把VR與教育結合起來,說不定會顛覆某些教學模式哦!
虛擬現實融入教育,將會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多少驚喜!
6、對教學體系進行反饋和評測
去年,成都市高三學生在查詢“一診”成績時驚奇地發現,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分數,還附有一份“診斷報告單”。通過這份報告,他們不但可以了解到自己學科板塊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掌握情況,還能看到對自己的優勢、劣勢的學科分析。記者從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他們正在高三年級診斷性考試和高一、高二學生學業質量監測這幾個重要考試中試點,嘗試通過大數據,為學生的學力情況“畫像”。
這次成績診斷報告就是借助大數據的幫助,在市教育局看來,通過這份“診斷書”,學生可以清楚看到問題所在,學習更高效;教師也可對癥下藥地針對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四、智能時代,老師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教育一步步邁入智能時代,知識信息、教學體制等等都可能受到影響。智能時代的老師應該如何迎接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的教育又該怎樣投入到智能時代里呢?
1、情商高的老師、人性化的老師更受歡迎
有人認為,對于解決社會問題來說,人工智能會比人類做的更好。但我們需要明確,性格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在指引我們穿越不確定的未來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老師也是如此,我們老師帶給孩子的關心、關懷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2、擁有學習意識、開放意識、創新意識的老師更受歡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利用新技術、用好新的技術形式為學生呈現出最好效果的教育必將是未來老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3、交流、溝通能力強的老師更受歡迎
雖然技術在發展,但畢竟這只是一種人機互動,所以,如何實現更好的、全方位的與學生的互動,也是我們老師的優勢所在。畢竟人類的情感、細微變化還需要人類來捕捉。
4、以學生個性化發展為中心的老師更受歡迎
新技術的發展,其實也是在實現更好地為個體學生服務的過程,以期讓每個學生接受更加個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教育。人們越來越呼喚回歸“人”的教育,這也值得我們老師引起足夠的重視。
5、視野廣闊的老師更受歡迎
未來世界,知識正在快速發展。如何盡快地汲取新知識、更好地為學生開拓視野是老師們必然面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朝著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目標發展。
五、人工智能時代給老師們啟示
1、人工智能會取代大部分不夠優秀的老師
為什么信息化幾乎改變了每一個行業,但是對于教育的改變卻少得可憐?這是喬布斯生前留下的問題,也被稱為喬布斯之問。打通圍墻的結果就是教育也會逐步扁平化——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優秀的那一批老師的教育。學校所需的老師數量也將越來越少,不夠優秀的老師將面臨淘汰。
2、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老師,但老師的角色會發生巨大變化
人工智能的全方位應用,的確會使老師傳遞知識的作用越來越小。但老師的其他作用,比如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學習方法的幫助、心理狀態的疏導等將會凸顯出來。
人的認知非常復雜,人本身就是一個變量,所以人工智能在全領域或大的方面應用價值較小。用在教學和產品中也是會盡量窄盡量垂直。所以人工智能只能是為老師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不能替代老師本身,但會使老師的角色發生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