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8] | 作者:德育處 李雪白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生活中,幾乎所有家長都喜歡開朗、自信、受歡迎的孩子,對于自己的孩子性格上的膽小害羞、不自信、脾氣差、不合群等感到特別的擔憂。
我們都知道,性格跟遺傳有關,一個人生下來,有他自己的“先天氣質”,但更大一部分是受后天環境的塑造與培養。家庭、學校、社會環境都會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其中毋庸置疑,家庭的影響最大。
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方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形成。因此,想要養出性格好的孩子,家長要懂得不斷學習、反思和調整,采用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
最關鍵的有以下4點:
(1)給孩子充分的愛和陪伴,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愛和安全感,是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前提。
能夠感受到父母無條件接納和關愛的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身心健康,獨立性與自主性強。他會對這個世界會充滿好奇與向往,有勇氣探索各種事物,邁出成長的步伐。
父母應當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和孩子進行親密互動,增強親子之間的情感鏈接。不忽視、不隨意打罵、威脅、批評孩子,這樣不當的教育只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害怕被拋棄,內心敏感、充滿不安。也更容易養出膽小敏感的孩子。
(2)有規矩有原則,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父母愛孩子,不等于無條件地縱容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很多事情上要有清楚的原則,不隨意妥協。否則孩子容易變得蠻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不利于孩子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
家長不能過度包辦、保護孩子,要鼓勵和引導孩子獨立、在安全范圍內多嘗試和探索,不斷挑戰自己、鍛煉能力。家長還應教給孩子待人接物的規矩、言行的界限,比如禮儀禮貌、社會規范、在別人家里以及公眾場合的行為要求,讓孩子心中有他人,懂得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言行舉止得體有分寸。
(3)多鼓勵支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挫折與失敗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犯錯、失敗的時候,就表現出不滿和嫌棄,喜歡打擊斥責孩子,破壞了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不敢犯錯、畏懼挫折,性格變得懦弱。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和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失敗,培養孩子堅韌的意志力,形成成長型思維。日常生活中,允許孩子犯錯,重點放在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而不是朝孩子宣泄情緒;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引導孩子關注過程,把挫折看做一次學習的機會,從能改變的事情上做出改變,不斷提高自己。
(4)從他律到自律,教孩子抵制誘惑,發展內驅力
很多孩子缺乏自制力,容易被眼前能夠快速獲得愉悅感的事物吸引,比如看電視、打游戲、玩耍,而不能克服惰性,集中精力在學習、閱讀等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要注意自控力的培養。
首先要塑造一個有規律、有條理、有原則的家庭生活環境,對于生活作息、物品擺放、電子產品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要求,并和孩子一起按照規則履行,形成良好的習慣。
家長還要懂得給孩子適當的自主空間,不要總是以自己的想法控制孩子、為他安排好一切。孩子在充分的自由中,才能發展出自制力,學會自我管理。
如果孩子已經形成某些性格特質,家長應該怎么做?
事實上,除了極端情況,性格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我們所說的“某種性格好”,只是因為這類性格特質有利于適應社會,成就人生。
當父母發現孩子某些問題行為,顯現出某種性格特質,比如內向孤僻、固執霸道、沖動脾氣差,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方,通過調整,讓孩子性格慢慢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這類孩子,家長不要強求他一定要變成所謂的“好性格”,這會讓情況越來越糟。
一種性格,可能同時有“壞”的一面和“好”的一面:比如膽小懦弱的孩子,可能善良溫和、同理心強;固執霸道的孩子,可能很有主見,領導力強;內向孤僻的孩子,可能善于思考,感情細膩豐富······
當孩子已經顯現出某種性格特點時,家長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個性,貼上負面的標簽,而是要發掘孩子性格中的優勢,用優勢影響劣勢,然后教孩子調整不當的行為,學會更好的方式。
比如對待內向孤僻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內向”的優勢,引導孩子建立閱讀的習慣,提高認知能力、思辨能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時,創建合適的社交環境,讓孩子慢慢適應人際交往,教給他社交技巧,讓孩子逐漸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從而愿意主動敞開心扉,不強迫孩子社交。
對于固執霸道的孩子,可以發展他的領導力、行動力,同時教他換位思考,懂得為他人考慮,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見,不強制孩子“唯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