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3-30] | 作者:admin12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附屬小學
健全人格教育課題組數學學科課
課題 |
分扣子 |
執教者 |
宋佳 |
|
教學背景
|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了按標準進行分類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基礎上設計的。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綜合運用,又是以后學習搭配的基礎,這樣的安排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深度學習。教材在這節課中創設了“分扣子”的情境,富含勞動教育寓意。同時在大任務驅動下開啟實踐活動,選取扣子來進行分類,學生既熟悉又隱含多個分類標準的條件,可謂既有“生活味”又不失“數學味”。 從整體內容上看,問題串的設置基于知識的遞進性,圍繞解決問題的過程“議一議—做一做—想一想—自我評價”四步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從頭到尾經歷較為完整的圖形分類過程。在編排上注重學生通過直觀操作,明晰“分類標準不同,影響分類結果的不同”。最后在反思歸納中獲得思維水平的提升。本節課能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學會有條理地分析思考。 |
|||
教學目標
|
1.在實踐活動中,按不同的分類標準給扣子分類,結果可能是不同的,但分到最后結果是相同的。能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對分類后的結果能進行比較分析,培養學生的分類意識。 2.經歷對具體事物進行分類的過程,在自主活動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不斷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生活和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其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4.在回顧、整理、交流活動中,使學生初步學會全面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和方法等,發展自我反思能力,學會堅韌不拔地探索問題。
|
|||
教學時間 |
2023.3.30星期四上午第二節 |
|||
教學地點 |
1.6教室 |
|||
教學準備
|
學具扣子、PPT |
|||
教學流程 |
||||
教學環節 |
活動內容 |
健全人格要素滲透 |
||
繪本導入, 激發興趣 |
利用繪本《外婆的紐扣寶盒》幫主人公凱莉分扣子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凱莉換衣服的時候,一顆扣子掉在了地上。于是,她想到了外婆的紐扣寶盒。盒子放在高架子上,凱莉使勁去夠,盒子一歪,盒蓋“啪嗒”一聲打開了,扣子撒了一地。“哎呀”這可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幫凱莉給扣子重新分分類吧!)
|
1. 個人與群體: 通過繪本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群體活動。
|
||
操作探究, 小組合作 |
學生活動一:議一議 1. 出示情境圖
提問:觀察這些扣子,你發現了什么?這么多扣子,怎樣才能一眼看出是什么樣的扣子呢? 2.揭示課題“分扣子”
學生活動二:分一分
1.明確活動任務和要求,自己讀或者同伴讀。 2. 學生獨立思考,按照自己確定的標準進行一次分類。 3. 同桌交流: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你的分類結果是什么? 4. 學生匯報方法,教師板書“按形狀分”、“按扣眼分”。 5. 總結:分類標準不同,結果可能不同。
學生活動三:繼續分
1.提出問題:剛才按形狀分好的扣子能繼續分嗎?按扣眼數分好的扣子還能繼續分嗎?
2.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每一類扣子是否可以繼續分,學生說出分類的標準,然后繼續進行分類。 3.學生匯報展示:說一說自己從哪個標準開始的?按照怎樣的順序分類?其他學生說自己的分類標準、順序和結果。
|
1. 意志-自覺性: 通過出示情境圖,學生能夠回憶起自己以前分類的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帶著計劃和目的去實施。
2. 意志-果敢性: 整個分類活動的四次交流討論,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大多能圍繞一個方面或者選擇一種觀點來闡述自己的想法。體現了學生在應對問題時的果敢性。
|
||
引伸拓展, 思維應用 |
學生活動四:想一想
1.板演學生的分類結果,提出問題:對比分類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 3.總結:雖然開始時分類的標準不一樣,但是一直分下去,分類結果相同。 學生活動五:做一做
1.繼續以情境引入,提出問題:凱莉還有一堆扣子,請同學們繼續幫她分一分吧! 2.小組合作,將這17顆扣子進行分類。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分類方法: ①按形狀分 ②按扣眼數分 ③按顏色分 3.提出問題:這些扣子還能繼續分下去嗎? 4.小組合作,繼續分。 5.呈現三組用不同分類標準進行分類的結果,提出問題:你發現了什么? 6.總結:這一堆扣子與剛剛的相比,增加了“按顏色分”這一分類標準,但是無論選擇哪一個分類標準,最后分類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學生活動六:聯系生活 1.你還在生活中哪里見過分類嗎? 2.學生可能回答:超市里面的水果、菜市場的蔬菜等。 3.電腦出示生活中的分類:教室里的水杯、超市里水果、藥店里的藥品、垃圾桶。
4.總結:生活當中處處都有分類,處處都有數學,我們要做一個會細心觀察的小朋友。 |
3. 文明素養-愛護勞動成果: 生活當中處處都有分類,分類可以讓事物看起來更有秩序、更整潔環保,倡導小朋友們要愛護環境,提高環保意識。
|
||
總結收獲, 自我評價 |
1.提出問題:在本次活動中,你表現得怎么樣呢?你認為誰本節課的表現最好,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自制分類垃圾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垃圾分類小游戲。 |
文明素養-促進人際交往: 從關注“知識”到關注“人”,學生大膽、自信地發表意見,發現同學的優點并進行表揚,在活動中促進人際交往。 |
||
板書設計 |
||||
|
||||
活動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