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21] | 作者:教學評課題組 項怡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隨著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推進,如何讓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成為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教學評一致性課題組所有成員一起深入學習雙流區印發的“教學評一致性”資料(三),項怡瑄老師進行了學習分享。
一、基于“知識點+課時”的教學設計難以助力素養目標的有效達成
當下,教師每天在設計與使用的教案,其設計單位是課時,價值取向是“雙基”的掌握,關注的是一個個“知識點”,知識碎片化問題突出。然而,學科核心素養關涉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是借由知識、經歷、體驗、實踐等所獲得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價值取向是觀念、品格和能力。實現素養目標需要結構化的知識,因此,教學設計必須提高站位,從“課時”走向“單元”,以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整合。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傳統教案卻只是站在“教”的角度說明教師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做什么,導致教學經常出現“你教過,我沒學會”的尷尬。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習不只是積累知識,更是建構經驗,融能力、品格和觀念為一體,這就決定了教學設計必須堅持學為中心,體現學生立場。
三、落實素養目標需要“教-學-評”一致的教學實施與評價技術
素養時代的課堂教學關鍵就是落實素養目標。然而,素養不是憑借知識傳授和“刷題”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素養本位的單元設計、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問題解決的進階檢測以及不斷地反思與感悟等提供助力。其核心技術除了專業的方案設計,還有專業的方案實施以及對實施結果的專業評價。顯然,傳統課堂中單一的“教”即“說”、“學”即“聽”的“聽講”模式不能助力素養目標的有效達成。素養時代的課堂教學需要突破傳統的實施與評價圭臬,尋求“教-學-評”的一致。
“單元學歷案”的實踐,改變了傳統教案的設計單位和結構,從“課時”走向了“單元”,使“教之案”轉向了“學之案”,因而實現了教學方案“形”與“質”的重構,有效連通了核心素養與教學實施之間的斷層。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唯有建構以學為中心、聚焦學習者“何以學會”的學習經歷的完整過程設計,貫徹“教 -學-評”一致性,推動學習方式的轉變,才能讓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從理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