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12] | 作者:余麗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課堂觀察:科研之“眼” ——記參加李順榕副院長專題講座的培訓心得體會
一支優秀的團隊,塑造出優秀的團隊文化,一個優秀的團隊文化,將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變得更優秀。自從加入到立格實驗校附小這個大家庭,猶如黑暗的大海航行有了燈塔,為我的專業成長指明方向。 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在12月29日下午有幸參加了雙流區教科院副院長李的專題講座《課堂觀察:基于同伴互助的專業成長引擎》,感受頗多。
一、聽評課現狀分析
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之一。聽評課可以使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不斷提升自生教學水平,也是學校領導了解教師教學情況的直接手段。在倡導大力開展校本教學研究的今天,大力開展聽評課對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數老師聽評課的現狀是:1.開課形式化,聽課任務化,評課講假話。2.只注重聽課數量,不重聽課質量。3.推門聽課、隨堂聽課、借班聽課。4.話語霸權、即興點評等。至于如何聽評課?聽評課后效果如何?都沒有去探討。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教師將聽評課流于形式,缺乏專業的指導。但幸運的是聽了李院長的講解,給予我們聽評課專業的引領和指導。
二、如何專業聽評課
專業的聽評課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專業活動,包括課前會議、課堂觀察、課后會議三大部分。其中課堂觀察最為重要。
1. 課前會議
課前會議指在課堂觀察之前,觀察者和被觀察者集中一段時間進行有效的商討,確定課堂觀察的目的、重點等相關事項。主要是通過被觀察者的說課、觀察者的提問以及相互商討,使觀察者確定和明確自己聽課的觀察點。課前會議準備越充分,觀察者能從聽課過程中獲取的有用信息就會越多。
2. 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分為四個維度:學生學習維度、教師教學維度、課程性質維度、課堂文化維度。即聽課要關注的四個方面:①學生學習維度:主要關注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他們怎么學?學的怎樣?效果如何?比如:學生是如何突破難點、理解核心知識的?學生活動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學生的提問及效果?②教師教學維度:主要關注怎么教?比如:教學時間的分配(包括教學內容的時間分配、各種教學行為的時間分配等)、教師任務布置的有效性、授課的形式、教師是如何處理學生課堂上出現的錯誤的?以及教師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等。③課程性質維度:主要指教和學的內容。比如:教師是如何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師是如何創設情境并利用的?效果如何?④課堂文化維度:關注整個課堂怎么樣?我對該課堂的整體感受如何?
3. 課后會議
課后會議主要是通過被觀察者進行課后反思、觀察者簡要報告觀察結果(即評課),最終形成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的具體建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成功之處,即本課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個人特色,即基于被觀察者本人的實際情況,挖掘個人特色,逐步澄清該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是對于存在問題提出幾點明確的改進意見??傊?,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是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經驗,改進自己教學技能,提升自己專業素養。課堂觀察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相信有了李院長講座的引領,在今后聽評課時,我會更專業,收獲更多。
通過此次培訓,我深切覺得用科研的方式來研究課堂是非常有意義的,而課堂觀察就仿佛如科研之“眼”,帶著研究來觀察正是科研課堂觀察的魅力。我們的課堂觀察要有工具量表可依,我明白了課堂之中不僅可觀教師之言行,還可察學生之神情,察學生之表達,察學生之狀態……學無止境,正值青年的我會一直奔跑在學習的道路上……
附件:
講座筆記
一、互動環節
1.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課、教書育人
2.教師工作的第一目標是什么?上好課
3.教師專業成長的主陣地在哪里?課堂
4.你期盼領導、專家和教研組的老師走進你的課堂,經常來聽你的課嗎?期盼有人走進我的課堂。觀察課堂。
二、課堂觀察:基于同伴互助的專業成長引擎
1.課堂觀察的源起
2.什么是課堂觀察
3.課堂觀察的性質
(1)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
(2)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
(3)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
(4)課堂觀察是一種團隊合作
4.為什么要開展課堂觀察
(1)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促進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引發思考
(3)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4)為教學研究和決策提供依據
5.怎樣進行課堂觀察
(1)明確觀察目的和目標::課堂評價要素、課堂研究的興趣點、課堂研究的困惑、對他人課堂觀察中的反思......
(2)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量表法、訪談.......
(3)制定觀察計劃和記錄方式:選擇合適的觀察工具......
(4)進行觀察并記錄:選擇合適的觀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觀察內容要全面、采用多種記錄方式......
(5)分析觀察結果
(6)提出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