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1-10] | 作者:勞動教育課題組 張虹明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3-2024學年度上期生產勞動小組總結
張虹明
一、背景
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是小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基本途徑。我校深刻認識勞動技術教育的育人價值與功能。勞動技術教育具有培養勞動技術技能、技術素養的主要功能,同時還具有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益美和以勞創新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功能。為了貫徹國家教育部、省市等有關文件精神,依托我校“生態教育”的辦學理念,結合我校培養新時代的勞動者教育,開展課程建設的要求以及近年來我校開發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的經驗,制定了符合我校學情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將勞動教育劃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類別。
我校的生產勞動教育注重讓學生通過勞動實踐過程引導學生親自經歷并明白勞動創造的財富和價值,了解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品格,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根據學校“生態教育”的辦學理念,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開發了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技能,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基于小學生身體發展的需要,組織他們去參加生產勞動,在不同的勞動中,身體各部分都能得到相應的鍛煉,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二、實施策略
本學期生產勞動課程立足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從培養良好勞動習慣入手,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發展學生的全面素養,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認真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形成初步的勞動意識、勞動品德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具體實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常態開展年級生產勞動課程
參照生產勞動所包含的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本學年以每周五下午勞動教育課程的形式分年級常態開展了生產勞動課程。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可操作性,我校生產勞動教育課程主要以農業生產勞動和傳統工藝制作為主。在本學年開展了一年級“水培綠蘿”、二年級“制作簡易垃圾桶”、三年級“種植蒜苗”、四年級“養護烏龜”、五年級“制作冰糖葫蘆”的系列生產勞動課程。還針對青葵園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我是除草小能手”和“我是施肥小能手”的勞動課程。實踐是勞動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勞動素養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我校結合實際,創設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千方百計為學生創設勞動操作的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勞動的學問和技能,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切實做好指導和組織工作,從而提高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
2. 特色實施種植栽培類校本課程
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開辟專門區域“青葵園”供學生親歷種植栽培和養護各類植物的過程。校本課程以每日選修課和周五綜合實踐課程以及大課間與服務勞動小組合作勞動的形式實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選擇。勞動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栽種、鋤草、澆水、施肥等活動,充分體驗到勞動的艱辛,收獲的喜悅。同時,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收獲必要的勞動技能,促進良好心理素質的發展。
3. 多元推進社會生產勞動實踐活動
勞動教育不應拘泥于校內,還應做到校內校外相結合,逐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互協調、互為補充的勞動教育體系。因此我校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勞動教育工作計劃,每學年前往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大草彎”進行一次生產勞動實踐活動。本學年根據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勞動能力差異,開展了一年級和六年級年級的社會生產勞動實踐活動。愉快的田間勞作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鍛煉學生實踐操作的技能,更能厚植他們感恩土地、敬畏自然的情懷。
三、取得效果
1. 在本學期的勞動教學中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生產勞動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勞動興趣,培養了積極的勞動情感;
2. 勞動能模擬日常生活情景,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學習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參與生產勞動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生活常識的獲取與運用能力,如:“青葵園”種植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植物栽培的循序漸進,在親歷種植的過程中總結方法,發展勞動技能;
3. 通過活動教學,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和個人品德的培養。如:“大草彎”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能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4. 本學期的生產勞動教育充分挖掘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勞動教育資源,探索生產勞動教育與其它學科的融合,初步構建了生產勞動教育課程活動體系。擴大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科學知識視野,大自然的課堂使學生各種能力都能得以發展,實踐操作得心應手。
5. 學生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磨練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從而達到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四、反思總結
1. 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根本是建立健全的勞動教育機制。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與途徑,各年級根據學校實施方案及年級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年級勞動方案;
2.注重勞動教育與學科間的融合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的培養,傳遞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
3. 常態化地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根據各學段基本目標設計不同類別的勞動教育活動,讓每個學段的學生都能在本學年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勞動技能。
4. 要注重勞動過程中的評價互動,將“我是勞動小能手”勞動技能掌握列入勞動技能考察方案,可以采用五星制或打分制評價,學生自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和“勞動技能大比武”等方式來綜合考核、評定學生勞動技能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