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18] | 作者:德育處 李雪白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在家庭中,父親和母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兒童心理的發展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然而,在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和當前社會經濟、科技迅速發展,職業竟爭、生活壓力不斷加碼的影響下,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現父親缺位的情形,或者父親雖在“其位卻不謀其政”,幾乎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有研究表明,父親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特別是對于其自我認同具有重要的作用,兒童缺少來自父親的影響,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發展的缺陷。
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哪些作用?
1.父親的參與可以促進兒童的智能發展
父親對兒童智能的影響從嬰幼兒早期就開始了,一項對4 ~ 8歲兒童進行縱向跟蹤發現,父親長時間參與兒童教育活動能大幅度提升或改善兒童認知功能發展,而長時間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每天超過2小時)會更聰明。這是因為,父親男性模式的思維方式有利于促進孩子右腦的功能發育。
2.父親的參與有利于兒童的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父親對孩子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影響比母親更大。經常有父親陪同玩耍、與父親關系親密的兒童也更能體驗到力量感與安全感,性格更為溫和。一般來說孩子在雙親的家庭中進行游戲,在與母親進行的游戲中能學會關心別人,變得溫和、善良,在與父親的游戲中學會堅強、勇于冒險、熱情、樂觀。這樣兩方面結合就初步形成了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
3.父親的參與有利于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父親經常參與孩子的游戲、生活,會幫助孩子擴大社交活動范圍和社交內容,在與孩子的游戲中,利用父親在教育中的獨特作用來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這就有助于孩子積累社交經驗和社交技能。父親在與孩子游戲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一定的游戲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與行為習慣,激起孩子對游戲活動的積極反應和興趣。這樣則有助于孩子在進入學校和社會后懂得更多的交往技巧,為以后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父親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1.要提升作為父親的角色認知,轉變傳統思想觀念。
作為家庭教育“穩定器”的父親,首先要對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有充分的認識,確保“歸位”,認識到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意識到自己對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以及不參與家庭教育將會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家庭教育觀念中,父親還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角色是一項終身的事業,會對孩子一生的成長產生持續、深遠的影響,而不應該僅僅是在某些時候間斷的參與孩子教育。
2.要學習科學家庭教育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學習與培訓活動,為扮演好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奠定基礎。例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要學會“怎樣鼓勵,讓孩子更自信”“怎樣引領,讓孩子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怎樣立規矩,讓孩子更懂得自尊自愛”“怎樣引導,能最大限度激發孩了的潛能”等,此外,要做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認識到“陪伴孩子”重要性的同時,知曉陪伴不僅要有“量”,更要注重“質”,在生活中不僅要增加陪伴和教育孩子時間,還要準備一些精心時刻,給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孩子一起高質量度過一段時間,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給孩子以鼓勵、表揚、欣賞,幫助孩子更好地認同自己
3.要提升自身素養,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父親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父親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須要以身作則、說話要算數。父親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答應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實現,不可以輕易承諾。孩子一般都崇拜自己的父親,如果父親經常言行不一致,說話不算數,就會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并且孩子也會無意中模仿父親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