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19] | 作者:德育處 李雪白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附小家長課堂|親子關系中的隱形力量——情緒價值
很多時候
比起大道理
孩子更需要的
是父母提供的情緒價值
親子關系,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它不僅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更塑造著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觀。而在這其中,情緒價值是培養(yǎng)良好親子關系的重要法寶。
情緒價值,是指一個人在情感上對他人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在親子關系中,高情緒價值的父母,能夠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和理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培養(yǎng)樂觀的性格。而低情緒價值的父母,則可能讓孩子感到被忽視、被否定,從而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親子關系中如何提升我們的情緒價值。
01 失敗時,鼓勵孩子“你可以的”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常常感覺如今的孩子心靈普遍都太過于脆弱,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產(chǎn)生畏懼心理。
其實,這背后真正的誘因就是父母給的能量太低了。
這是因為在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他得到的是批評和否定。而被批評、指責的孩子,挫敗感會越來越嚴重,導致他們:一遇到困難就退縮,一失敗就很容易放棄。
如果想擺脫孩子的畏難情緒,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多鼓勵。
孩子失敗時,父母要嘗試著用這兩種方式鼓勵孩子:
擁抱和撫摸——讓孩子知道“我們一直都在他身后”;
用語言鼓勵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一起想辦法”。
那種被認可和接納的感覺,才會真正推動孩子做出積極的改變。
02進步時,為他捧場
每個孩子都需要價值感、成就感,希望父母看到他好的一面,理解、欣賞和鼓勵。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很多為孩子捧場的機會:
孩子考試進步了一點——表達你看見了他的很努力;
學會了做飯——跟他說味道不錯;
取得了一點成績——向他表達你的欣賞……
每一次的進步,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多夸一夸他,這是一種看見和肯定。
可是,有些父母卻覺得孩子做得好是應該,從不會在生活中積極的給孩子捧場。
好的父母,一定要學會為孩子捧場,父母會捧場,就是在幫孩子找到生命的熱情,這樣你會看到孩子無限的潛力。
03犯錯時,能接納他
有些父母,從不允許孩子犯錯,一旦孩子做錯,就會懲罰和打罵。
可是,罵也罵了、罰也罰了,孩子還是會不斷地犯同樣的錯誤。
因為,父母不斷地強調孩子犯錯,其實是在暗示孩子“你很糟糕”。會讓孩子覺得“父母討厭自己”,他會因此變得自卑、懦弱。
我們不要怕孩子犯錯,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問題在于孩子是否能在錯誤中了解正確的觀念,是否能明白自己為什么錯了,并且在未來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保持客觀冷靜,同時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幫助孩子更加積極的應對一切。
父母的接納,是孩子內(nèi)驅力的源泉。
04說話時,能夠認真傾聽
作為父母,我們時刻都在提醒孩子“要聽話”,可是卻習慣性地“捂住耳朵”與孩子溝通。
孩子分享了學校好玩的事,父母說“你要是在學習上專心一點就好了”。
孩子心情不好,說自己壓力大,父母會說“你那么小有什么壓力?一天到晚就亂想”。
孩子向父母提問題,父母不耐煩,注意力只在自己的問題上。
還有太多的父母,覺得孩子的話無足掛齒……
做不好傾聽,對孩子的話敷衍應付,這是很多家庭處理不好親子關系的核心。
“無回應”、“潑冷水”式的溝通,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深深的被拋棄感,他會在一次次的失望和心灰意冷中離父母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比說更重要的事是聽。
懂得傾聽,是讓孩子靠近你最近的距離方式。
05生氣時,可以成為他的“情緒容器”
什么是“情感容器”?——就是當孩子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情緒,焦慮、不安的時候,他把這些感受傳遞給了父母,此時父母要學會承接住來自孩子的焦慮、不安,然后幫孩子化解情緒。
舉一個例子:當孩子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跟你說:“媽媽我害怕”時:
情緒容器型的父母:會安慰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害怕,我以前也害怕,沒事,媽媽陪著你。”短短一句話,很驅散孩子一大半的恐懼感。
情緒反彈型父母:在孩子面前豎起一堵墻,會不停地指責孩子“這有什么好怕的,膽子這么小,能做成什么事?”孩子的恐懼感被父母原封不動地反彈回來,還會疊加雙倍的痛苦。
每個孩子,都難免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他會哭、會生氣、還會大吼大叫。
父母就要學會撫平孩子的情緒,做到:接受、分析、消化、吸收、化解。
父母的接納會讓孩子釋放焦慮、恐懼和憤怒,我們只有成為容器,孩子才會擁有在困頓中前行的底氣。
愿每個父母都能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也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