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03] | 作者:德育處 李雪白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附小家長課堂|這才是真正的“靜待花開”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
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束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
“靜待花開”教育理念的含義
——“靜待花開”教育理念是針對“教育的浮躁、功利蔓延的態勢”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去火降溫”的功效;
——“靜待花開”教育理念強調的是進行教育時要遵循對象的年齡特點、學習規律,不能 “拔苗助長”。
有的父母在“靜待”過程中,以為:
“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對他沒有太多要求,只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
看似自由的愛反而壓抑了孩子潛能,阻礙孩子社會性發展。
有的父母,在“靜待”的過程中,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事實上: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寫得一手好作文時,請別忽略了,也許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堅持親子共讀。一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聞花的顏色,看樹在風中舞蹈,看滿天繁星,聽一池蛙鳴……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體格很好,運動能力強時,請別忽略了,也許一有空,父母就帶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時候一家人爬山,露營,騎自行車去郊外漫步……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數學成績很好,邏輯思維很棒時,請別忽略了,他的父母也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玩數學游戲、搭積木,吃飯時有意識地讓孩子對應家里的人口來分配碗筷、講數學繪本……
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設計和干預他們的人生,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鍵驛站”,我們都應該在。
靜待花開,需要的不僅僅是等待,等待背后還需要家長:
——學會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差異性;
——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給以恰到好處的支持和引導;
最后,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并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積極引導,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愛與陪伴的滋養中,慢慢綻放。
靜待
從來不是一個什么都放任不管的被動狀態
而是一個父母靜下心來
修煉自己教育智慧和方法的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