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06] | 作者:語文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胡越紅老師與二年級八班的孩子們攜手步入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公開課——《我要的是葫蘆》。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講述一個人只關注葫蘆的果實,忽視葉子上的蚜蟲,最終導致葫蘆全部落光的故事,寓意著事物之間的聯系與重要性。胡老師的課堂設計圍繞故事寓意展開,旨在通過角色扮演、互動問答和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深刻理解事物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以及對待問題的全面態度。
課程開始,胡老師通過生動的講述,將學生們帶入到葫蘆園的場景中。她引導學生們關注主人公對葫蘆的過分關注,而忽視了葉子上的蚜蟲。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們親身體驗了主人公的盲目與固執,不禁為葫蘆的遭遇感到惋惜。隨后,胡老師組織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探討葉子與葫蘆之間的關系,以及忽視小問題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學生們在討論中,逐漸明白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全面考慮。接著,胡老師通過互動問答,引導學生們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她提問:“如果主人公一開始就注意到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會怎樣呢?”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還學會了在面對問題時要有全面的考慮和及時的行動。最后,胡老師鼓勵學生們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類似“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的事情。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講述了自己在學習上只追求分數而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有的則分享了與朋友相處時只看重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對方的感受。這些真實的分享不僅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寓意,還讓他們學會了反思和成長。
課后,二年級語文教研組進行了集體評課。老師們一致認為,胡老師的課堂設計生動有趣,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通過角色扮演、互動問答和小組討論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同時,胡老師還巧妙地引導學生將故事寓意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了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