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20] | 作者:admin9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嶄新的學期和美麗的春天如約而至。為了謀好篇布好局,聚焦教學質量,提高科學教學教研水平,促進科學教學新發展。特制定本學期的科學教研組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結合科學組教學特點和我校科學學科任教現狀,本學期科學組教研活動以新課程標準來指導科學課的教學,以“如何高效進行實驗教學”為主線,扎實做好科學實驗探究活動教學工作和研究,抓好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努力培養好學校科學學科的師資力量,充分發揮現任科學老師各自的優勢,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使教研活動真正成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工作計劃,加強教學流程管理,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開展教研組活動,以培養習慣、激發興趣為目標,追求科學教學的最優化。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求知欲,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工作目標
1.努力追求真實、有效,高效的課堂,從學生的真實需要出發,從教材內容的特點出發,落實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努力鍛造課改精品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水準。
2.組織教師繼續加強學習2022版《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和2024版的新教材,發揮教研組的群體教研作用,以會“理解新教材、處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為研究目標,準確把握科學課程的性質、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標任務,切實作到“求真務實、扎實有效”。
3.繼續落實“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工作。做好科學學科常規管理工作,促進科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4.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教研活動,“生態課堂”獻課活動、優質課、觀摩課活動、課題研究活動等,立足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能力,提升教師素養,提高課堂教率。
5.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扎實有效開展科學思維訓練活動及形式多樣的科技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強科學在生活中的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二、教師線工作要點及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本學期,科學組繼續深入學習科學新課程標準,同時學習相關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任教的科學教師也要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同時,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不可否認,縱使科技發達如今,我們依然深受時空的局限,我們依然囿于自我經驗。而閱讀幫我們在習以為常的教育思維中打開教育教學認知的天窗,去認識不同的人,去發現迥異的世界,以便更透徹地認識萬事萬物和全角度地教導學生。在學期初教研組將制定閱讀計劃,共同訂閱了全國科學優秀雜志《科學課》并進行讀書筆記記錄與分享。
(二)加強常規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本學期,我們每位科學教師將繼續嚴格執行課程綱要撰寫和核心知識點梳理,認真鉆研新課標、新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寫好教案。全組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并講究備課的實效;注重讓學生體驗科學發現、科學研究、科學創造的過程,形成自主的科學態度,發展科學素養,教師還要認真組織學生參與科學實驗與科學實踐。備課時要注意領會教材的實質性的東西,整體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清每節課的課標要求及核心素養。用好教師教學參考書,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性的設計教學過程。探究優質課堂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要做到“深”備課,不備課不進課堂,“實”上課。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訓練。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嚴格按照6環節進行集體備課,即“教師個人鉆研教材——形成個性教案——共同討論集體研究——二次備課形成共性教案——實施課堂教學——反思記錄教學得失”。集體備課活動的具體時間安排在周一上午第1節課,活動地點在科學辦公室。當然平時的其他時間段,我們也要做好提優補差工作,加強后進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期中我們將組織教學質量的調研分析,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尋求對策,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加強教學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本學期將繼續嚴格執行每周開展一次教研組活動,學習文件精神,了解最新課改動態,共同備課、交流、總結經驗,并進行階段性總結,進一步部署下一步工作。本學期我們組除了精心準備學校的“人人獻課活動,我們還準備申請1-2節區級教研課。我們會積極做好充分準備,共同研討科學課的課堂教學,及時發現、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并邀請教研員給我們做科學教學的指導。同時我們也會積極參加科學各級各類的教研培訓活動或專家講座等。我們也協商好了,每次外出培訓的教師,在回校后的一周內要及時向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傳達學習,并輪流由一人負責撰寫書面學習記錄材料,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好最大效益。利用每次活動機會,學理論,統一教育思想;學教法,更新教學手段。組內互相交流,互幫互助,從而提高業務水平。
(四)整合教學資源,形成學科數據庫
之前我們以“學科大比武”比賽活動為契機,已經分工對1-6年級的教案、課件、教具、實驗材料等進行了整理匯總,并放進了科學資源庫,即qq群文件,方便以后參賽老師的參考和使用。現在2024版的新教材已經出來了,我們要繼續堅持在愛牛提供的參考資料上,根據校情和學情進行二次備課,并在期末將修改完善的教學相關資料傳到qq群文件對應的文件夾里,豐富我們的資源庫,也便于下一個教這個年級的老師參考使用。具體分工按照大家所教年級進行。除了常規教學的資源庫整理,我們也將對選修課老師自己精心創編的教學設計、PPT、視頻進行整理,我們將繼續保持上學期討論的方案,一二年級趣味科學小實驗、三四年級科學小制作、五六年級科學小發明,本學期我們將繼續收集整理已經上過的課程,選擇實驗效果佳、學生感興趣、材料易準備的課程進行更新。通過科學資源庫的整理,構建一個團結、和諧、供求發展的科學教學氛圍。新的學期,我們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凝心聚力,精耕細耘,努力開拓科學教研新局面。
(五)落實課題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目前我們組5位科學教師,每個人都至少加入了一個我校中小學課題組,因此我們組的老師對我校幾大課題的研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首先我們會積極配合幾大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其次我們會在學校一級課題的理念指導下,結合科學學科特點進行二級子課題的拓展研究。
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全組教師也會認真做好“五個一”(1、每兩周向教研組提供一個本人教學中遇到的值得探討的真實問題;2、每月撰寫一篇教育敘事研究(教學故事)或一篇教學反思或一個教學個案研究;3、每學期至少上一節校級研討課;4、每學期至少制作一個微課視頻;5、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與教學相關的論文。)
四、學生線工作要點及措施
(一)扎實開展科技活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本學期關于區市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我們將利用科學課、選修課、綜合實踐課以及寒假作業,以“參與、合作、創新、成長”為主題,指導學生用心發現身邊有意義的人和事,提出富有創意的“五小”作品,主要包括小課題、小考察、小智能、小制作、小影視等。鼓勵各個年級的學生根據年齡特點和能力,自愿報名參加比賽。在寒假作業中已向學生布置了錄制科學影像的作業,這兩周應收集并整理寒假作業,對優秀作品進行輔導,撰寫作品創新說明,每個年級至少5件作品。
(二)認真落實科學社團活動,提高科技實踐能力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扎實開展“探自然”科學社團活動,目前社團成員人數為24人,同時他們也在上科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課內容,由每位老師選擇一個與“生命科學“內容相關的主題并撰寫活動方案。每個主題活動由一個老師主要負責,其他老師協助,收集過程性資料,帶領社團成員整理活動成果,撰寫活動報告,每學期集中扎實開展一到兩個主題活動。本學期,為確保將社團課程精細化管理,做出特色,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與社團主題課程相結合進行開展。在主題活動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序列化的自主探究實踐活動中,討論交流、產生思維碰撞、積累經驗,為各類參加各級各類科技比賽做好準備,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挖掘學科資源,完善學科評價
課堂作業: 一、二年級的科學課堂作業由“學生活動手冊”的批閱及“獎章記錄單”兩部分組成。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堂作業由“學生研究活動導學案”和“課堂筆記”兩部分組成,要求小組長批閱和老師批閱相結合的辦法檢查作業,課堂小結練習就采用《導學案》中的“課堂檢測”部分或自己設計的作業。
假期作業:收集科普圖片,科學實驗小視頻,養殖活動,科學小制作,自帶儀器的準備,課外科普閱讀等等都可以作為假期家庭作業。做得好的作業將得到不同數量的印章獎勵,集齊印章數量將換取科學之星的獎勵。
學業評價:我校學生《科學》學業成績評價方式:三-六年級筆試成績的百分之五十,加上期末本校的“實驗操作”百分之四十和“平時成績”百分之十。一、二、三年級期末本校的“實驗操作”百分之五十和“獎章記錄”成績的百分之四十和“平時成績”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