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6] | 作者:信息技術組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當編程代碼碰撞手工創作,會擦出怎樣的創意火花?立格附小信息技術學科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制作創意制造項目,將編程、3D打印、傳感器應用與手工制作深度融合,設計出具有創意智能的作品,讓每個同學爭當小創客。
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師指導下,分組完成“發現問題—設計方案—數字建模—動手制作”全流程。學生楊成凱小組的“智能分類垃圾桶”成為焦點:通過編程控制超聲波傳感器,當垃圾靠近時,桶蓋自動開啟并語音提示分類。“我們用3D打印制作外殼,用激光切割設計裝飾圖案,雖然調試了十幾次,但聽到‘叮咚!請投遞可回收物’的聲音時,感覺特別自豪!”楊成凱興奮地介紹道。
除了上面的輔導作品,孩子們在信息技術綜合實踐課堂的輔導制作中,還做了太陽能自動澆花器、語音控制文具收納盒、盲文觸感繪本等作品,體現了孩子們作品的創新性、實用性,孩子們用科技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遠超想象。
立格附屬小學將持續推進信息技術和跨學科項目,本學期將規劃AI校園安全衛士、非遺文化數字傳承等主題,通過常態化社團活動與大課間集訓結合的方式,讓更多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技術溫度,培養面向未來的綜合素養。正如信息技術微機室中活動標語所言:“每個孩子都是改變世界的種子”,當教育為創意松土,稚嫩的想法終將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