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中實驗有一群學生,喝茶喝出了新花樣!
[日期:2017-06-02] | 作者:德育處1 1890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喝茶,應該用什么樣的“姿勢”?你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方法。大體可以分為三派。其中最大的流派是玻璃杯派。他們認為,喝茶,不重要,麻將才是最重要的,喝茶是因為打麻將的時候口渴了。一個玻璃杯,一點碎茶葉,加點開水,麻將打多久,這杯茶就能喝多久。還有就是聊天派,喝茶是我的愛好,買點好茶葉(視個人消費水平), 在家里,在辦公室,在茶館,泡點茶,和朋友聊聊天,吹吹牛,幸福就是這么簡單。還有一種是古風派,喝茶是一種信仰。必須擇一裝修精美的茶室,與志同道合之知音,擺上各式各樣的茶具,慢慢品味。茶需是幾百年茶樹所產,名門之后,水需是山泉水或者天山雪水,追求的是古風,追求的是文化。這三派互相看不順眼。古風派認為玻璃杯派庸俗,玻璃杯派認為古風派太費錢。
正因為古風派過于“高端”,讓大家覺得不接地氣,古風派的粉絲是最少的。但是,這種理解是片面的。有一群學生,為了改變人們對于古風派的誤解,傳統中華傳統茶文化。他們一直在努力。
為什么要傳承茶文化?茶藝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追求層次的提高,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可以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也能實現中華文化的傳承。現實中大多數人們對茶文化的理解還比較膚淺,對品茶也還停留在低級階段。
喝茶,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姿勢呢?怎樣傳承中華傳統的茶文化?一群中學生利用科學的方法,去掉問號,把問題變成了課題——中華傳統茶文化探究。
他們還成立了課題組,這個課題組有一個很文藝的名字——學子問茶。
本課題是由一群愛好茶文化的教師和學生建立,共同設計和建設環境優雅的茶室,一起在茶室探討茶文化,探究茶修,目的是實現自身心靈的安寧和心理健康發展。師生在每周的活動中,都是茶文化的探究者和學習者,平等的坐在茶室,共同探究茶的起源與發展,學習茶文化中的禮儀,了解各種茶具的作用,學習各種茶葉的知識,師生進行沖泡茶葉,分享經驗。
課題組成立之后,師生就分別提出自己最關注的問題,經過討論,確定了課題的研究方向。
本課題的研究方向
(一)重點問題:
1、茶的起源與分類;
2、茶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3、傳統茶館與現代茶坊的區別及與西方同類商業(如星巴克)的比較;
4、茶道的演化進程;
5、學生茶道的學習。
6、中國人喝茶與喝咖啡情況的調查及原因分析(飲品習慣)
7、歐美國家喝茶與喝咖啡的情況調查原因分析(飲品習慣)
8、茶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產業發展)
9、咖啡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產業發展)
這個課題組不僅名字很文藝,他們的茶藝空間也很文藝。
學生在環境優美的茶藝空間里活動中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識,對性格和心理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少了浮躁,多了冷靜,少了抱怨,多了感恩。
課題開展研究已經一年的時間,在2017年5月12日下午在學校新建的多功能廳代表學校進行了匯報,臺下來的是四川省科協、成都市科協、雙流區科協的專家們。
他們著古裝,行茶禮,優雅大方,一上臺就吸引了全場師生的目光。匯報前一段視頻展示了四川茶文化的歷史悠久。為了展示課題成員們的茶藝學習成果,駱迪同學走下舞臺,誠摯邀請專家們上臺品茶。學習茶藝多年,已具備茶藝師水準的毛草同學早已在茶臺處等候,為老師們備上一壺茶。慢慢品味今天的學子問茶小組匯報。
小組匯報主要有四個部分:課題小組的建設,課題活動的開展,小組的探究工作,互聯網+與課題。
課題小組成立之后,刻意淡化師生的隔閡,師生都是愛好茶藝,為了追求茶道而來。師生從無到有,打造優美的茶藝空間。每周五下午第四節課,齊聚一堂,把學習和工作的壓力放下,學茶、懂茶、用茶,構建茶藝知識體系。在茶香中塑造健全人格。
在初步學習茶藝之后,我們開展了許多探究活動。制作了內容豐富的問卷調查表,對目標人群(同學及家長、茶商、茶客、茶鋪老板、外國友人)進行走訪和問卷調查,從中尋找人們對茶文化的認識與不同,尋找茶產業的發展,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尋找中西方對茶飲和茶文化的區別。在對采訪和問卷整理之后,科學研究,形成了研究報告,榮獲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但是,我們也遇到了一些疑惑。我們的課題組是不是只能研究人文社會類的問題?我們既然是“小組研究性課題”,那么我們課題小組的研究性在哪里?我們該如何去尋找小組研究的切入點,如何實現研究的有效聚焦?
我們收集了人們普遍好奇的但無法解釋的問題,運用科學方法,將問題變成課題。我們對三個課題進行了聚焦研究。
我們本階段主要探究隔夜茶問題。
我們通過檢測隔夜茶的PH值,運用顯微鏡檢測隔夜茶的細菌數量,學習了央視《是真的么》節目對隔夜茶亞硝酸鹽的檢測。我們得出結論:隔夜茶(24小時以內,常溫狀態下)是能喝的。并且,普洱茶這種發酵型茶葉,在放置十二個小時以后,口感更佳。
做完隔夜茶探究之后,我們都非常欣喜。茶文化這個古典的領域,有太多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和習慣。課題組下一步將繼續對隔夜茶變廢為寶、紫砂壺包漿等問題進行探究。我們立志于做人文社科類課題中科學探究中做的最好的。
最后,我們對課題組做的一大創新進行了展示。就是互聯網+。現代社會,人們習慣于利用QQ、微信、微博了解信息。我們就在思考,為什么我們不把課題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展示到網上呢?為此,課題組建立了“學子問茶”微信公眾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播傳統文化。目前已有500多人關注,每天都在更新關于茶藝學習、課題探究等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既宣傳了學校,又能讓家長和社會一起學習茶文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學子問茶”課題小組別具特色的匯報,得到了評委專家的們的認可。最終榮獲本次學校科技節小組研究性學習匯報一等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2016年3月白手起家初創課題,到2017年5月課題階段匯報得到科協專家認可。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深化研究,爭取將“學子問茶”打造成學校小組研究性學習一張靚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