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指數2017》出爐:整體進程已過半,仍面臨五大問題
[日期:2018-11-14] | 作者:曹瑩 1710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11月10日,由長江教育研究院和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研究評價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50人圓桌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全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領導、大中小學學校領導、高校和教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智庫負責人、民辦教育機構和出版傳媒機構精英等20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這一主題進行研討交流。
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組成,是當下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指向。在本次論壇上,由長江教育研究院研制的《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指數2017》出爐。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教育現代化核心進程指數達56.27,較2016年增長0.96。其中,北京的核心進程指數位列第一,為81.74,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上海位列第二,為75.89;江蘇位列第三,為63.85。
從其測算結果來看,當下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整體已經過半,但省域之間發展水平、發展速度還參差不齊。長江經濟帶、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的教育現代化已經駛入了快車道,其范圍效應和帶動效應開始凸顯。
通過對該指數的分析,也反映出了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一些問題和困難:
第一,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尚需提升質量、加快速度。以當前的發展速度,預計到2035年,全國半數以上省域難以完全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整體目標。
第二,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由于重視不足或努力不夠,一些指標會停滯不前甚至負增長。“躺著就能實現教育現代化”是不切實際的。
第三,中西部地區教育現代化潛力巨大,但困難不小。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和中原地區的現代化發展仍然受制于地理、經濟和人口等傳統因素,信息技術、互聯網+平臺等現代因素的應用不充分使得其發展依舊缺乏動力和可持續性。
第四,外部強制性政策與制度變遷仍是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主要動力,而內部誘導性改革與制度變遷尚且不夠。縱覽2017年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缺乏有成效的內部改革,在教育綠色發展、教育法治、教育創新、教育投入等維度上推進緩慢。
第五,教育現代化發展還不均衡,信息技術、互聯網+平臺等現代因素尚未發力,破除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馬太效應”還需多維度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提高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全局意識和科學認知,共同構建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良好氛圍和有效機制。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