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堂教研共同體理念下的磨課案例——何鐵老師參加第六屆全國中學物理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日期:2018-11-16] | 作者:教科室 1332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10月27日和28日,第六屆全國中學物理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在上海建平中學和上海實驗學校舉行,參賽教師均為年滿35歲、來自各個省市的物理骨干教師、名優教師。初中組的32位教師分為A、B兩個組,各16名教師參賽,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何鐵老師通過大會官網抽簽分到A組第5號,執教內容為《平面鏡成像》。
10月27日下午一點,何鐵老師在上海實驗學校小劇場開始課堂展示活動,利用神秘的偽全息金塔引入新課,讓學生和聽課的評委老師們眼前一亮。隨后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認識的平面鏡成像,通過類比遷移利用等效替代法解決探究平面鏡成像中比較像物的大小問題,學生體驗探究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規律,通過連續的追問引導學生認識平面鏡成像的本質,最后通過設置高階任務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來解釋偽全息金字塔成像的問題。
A組的評委專家一致認為何老師的課有如下亮點:
1.理清平面鏡成像的教學邏輯,幫助初中學生建構平面鏡成像的認知結構。
2.注重科學探究,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內容,又是重要的教學方法。本節課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善于發問、質疑的良好習慣,在實驗設計的難點問題上通過搭建腳手架引導學生逐步向上攀登,通過合作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和精神,同時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次較為完整的經歷實驗探究過程,為學生的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3.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
在本節課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起學生的欲望,引導學生感悟科學的奧妙。將前沿的偽全息技術進入課堂,引導學生關注“STSE”(科學、技術、社會、環境),讓學生親身經歷科技改變生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去做出解釋,從而獲得學習成就感,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物理教研組在學校教科室的精心組織下用工匠精神打磨本節展示課,自選擇課題后,物理教研組先后組織五次試講、聽評。全組教師都積極進言,對課堂的各個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對各個知識點的呈現也反復的推敲。最終本次課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自制教具,流暢的教學流程,熱烈的課堂討論,新穎的板書設計都給評委專家和其他省市的教學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