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述職報告--文傳福
[日期:2019-01-16] | 作者:dangwu 2198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18年述職報告
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教科室 文傳福
各位老師:大家好!
教科室在學校“人本化、規范化、創新化、現代化”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圍繞課程改革組織管理學校教育科研,主要針對優化學校課程結構、優化各類課程的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評價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和校本研修。根據學校安排,教科室主要負責課題研究的管理、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的登記存檔和評獎、學科競賽和教師賽課、師徒結對和教師結伴制的實施、教師繼續教育、教師培訓、教師交流活動、科創工作、學科特長班教學實施方案研究、數學教學教研及管理等工作。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大力支持下,教科室牽頭申報,我校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首批“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首批“成都市教師發展基地校”、被成都市教科院評為“成都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通過教科室全體員工的努力,我校教科室被評為成都市先進教科室。我作為教科室的負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報告,請全體教職工評議。
一、科研引領,以研促教,研用并重,成效顯著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核心,以促進師生發展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以研促改,研用并重”的原則,將科研、教研、培訓三位一體,深度融合,圍繞課程改革組織開展課題研究,針對優化學校課程結構、優化各類課程的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評價等方面開展校本研修,形成了“科研引領,以研促改,研用并重,促進師生自主發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教科研特色。
(一)長期堅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執行能力,切實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為了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執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開發了課題“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序列開發與常態實施研究”,先后立項為校級、區級、省級和教育部重點課題持續研究十多年,我校獨立申報的課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度教育部重點課題(課題批準號DHA160363)。我校榮獲“全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示范學校”稱號,研究成果《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序列開發與常態實施》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推選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專著《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開發與常態實施》榮獲四川省第十八次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研究成果《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序列開發與常態實施》在2018年四川省第六屆普教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省政府一等獎,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被四川省教育廳推薦參評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受到教育部表彰。
(二)構建以“健全人格教育”為核心的德育課程體系,培養健全人格
為了在德育中落實“人本”理念,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努力推進德育的課程化、序列化、活動化,構建以“健全人格教育”為核心的德育課程體系,開發了課題“初中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實踐研究”,立項為成都市雙流區教育科研課題。該課題將研究方向與內容統籌劃分為三大類: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及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組織,教師全員參與,構建以“健全人格教育”為核心的學科德育課程體系及綜合實踐活動德育課程體系,實施以健全人格為核心的德育滲透教育;全體班主任組織,學生全員參與,構建以“健全人格教育”為核心的班會活動課德育程體系,實施以健全人格為核心的德育主題教育;以大型活動為載體,德育處組織,相關團體及年級組實施,構建以“健全人格教育”為德育核心的活動課程體系,實施以健全人格為核心的德育活動教育。我校健全人格教育研究成果2018年獲成都市一等獎。
-
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變革
為了解決長期以來教師對課改觀念認同卻教學行為難以有實質性改變的突出問題,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改革,實現新課改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承擔了省級課題“初中數學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自主開發了課題“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先后立項為雙流區教育科研課題和成都市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持續研究。通過實踐研究,探索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激 — 問 — 探 — 練 — 拓”五環節教學總模式,并結合學科特點和不同課型,衍生形成初中語文、數學等13個學科的50余個系列教學模式;通過開發配套的“導學案”,助推課堂教學模式的常態運行;通過研究制定“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和開展多種形式課堂觀察等策略,評價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科室的組織指導下,各教研組都致力于此課題的研究,并經過課堂教學和學校“人人獻課”活動付諸實踐。各教研組結合“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取得的成果,開發校本教材,編寫“導學案”,構建教與學有機結合的教學互動模式,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成果《探究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榮獲四川省中小學教學名師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研究報告獲省市一等獎,我校榮獲雙流區2018年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成果展示團體一等獎。
本年度的重點是進行深化研究和推廣應用,教科室牽頭籌備出版專著《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科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行為的更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特色發展。研究成果運用于我校和教育集團成員校的教學實踐,成效顯著,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國和省、市、區較大范圍推廣了課題研究成果,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發揮了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四)聚焦課程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教研組建設等問題,有效開展實踐研究,促進師生自主發展
為了提升閱讀素養,我校承擔了成都市雙流區教育科研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閱讀指導策略研究”和四川省教育科研課題“四川省義務教育新課標背景下群文閱讀推廣與深化研究”之子課題“古代詩歌賞鑒的群文閱讀路徑研究”。
我校承擔了雙流區教育科研課題“核心素養理念下培養初中生數學思維的課例研究”“初中英語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共同體理念下初中物理教研組建設實踐研究”,課題組開展深入研究,年度考核優秀。
我組織課題組長、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多次召開研討會,分別就“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學科特長班教學”等開展專題研究。教科室加強了對課題工作的管理,加強了對課題資料的收集,學校教科室牽頭,對我校承擔的各級各類在研課題進行年度考核,考核主要從資料考核、課題調研考核和現場考核三方面進行。科研促教改,推動了我校的課改進程。
二、以賽促研,以賽代培,助推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積極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學科課堂教學模式,抓住課堂主渠道推進素質教育。組織形式多樣的比賽活動,以賽促研,以賽代培,助推校本研修。學校教科室牽頭,組織開展了校內“人人獻課”活動,開展了“課標教材解讀大賽”“同課異構”“說課比賽”“微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學科教學大比武”等活動。2018年,我校教師參加全國和省市區現場賽課,有44人次獲獎,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3人次,省級一等獎2人次,市級一等獎5人次,市級二等獎2人次,市級三等獎1人次,區級一等獎21人次。我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視頻賽課,有127人次獲獎,其中獲國家級獎37人次,省市級獎21人次,區級獎66人次。
學校教科室牽頭,組織開展了校內“人人獻課”活動。從“人人獻課”的方案到課堂教學的展示,都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展示了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成果和健全人格教育研究成果,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的進程和課堂教學變革。
三、 研訓示范,搭建平臺,輻射引領
我校作為四川省教育廳授予的“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成都市教育局授予的“成都市教師發展基地校”,教科室牽頭,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充分發揮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和成都市教師發展基地校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2018年成都市教育局組織的考核評審中,我校被評為優秀。
(一)精心組織學術研討活動,承辦全國和省市區培訓研修活動
2018年,我校承辦全國和省市區課題成果推廣會和學科教研活動30余次,60余人次在全國和省市區研培活動作專題講座和上示范課。
我校的課題研究成果先后在“第四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主辦的“2018全國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論壇”、“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學術年會”、四川省教育廳主辦的“四川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場推進會”、四川省教科院主辦的“四川省2018年度普教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會”、“雙流區2018年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成果展示”等全國和省、市、區展示交流推廣活動中大放異彩!
無論是省市級骨干教師的“跟崗研修”還是骨干教師的“課例研討”,無論是學校教師上的示范課,還是作的專題講座,均受到參會老師的高度評價。
(二)專家引領,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教師發展
專家引領,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采用自我培訓、校本培訓、外出培訓等方式,為教師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研修活動,學校教師積極探索研究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學校舉行了多次希沃系統操作培訓和研究課。
加強對外交流,積極爭取專業引領,學校與省教科院、市教科院、區研培中心保持密切聯系,組織教師參加培訓,組織教師參加省、市、區教研活動,同時也積極邀請專家到我校指導。2018年,全國著名教育家、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榮譽主席陶西平先生蒞臨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指導課程與教學改革工作并作題為《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關于課堂文化建設問題》學術報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柳夕浪研究員、四川師范大學李松林教授、首都師范大學陳樹杰教授、楊培禾教授等專家蒞臨我校指導課程建設和課題研究工作。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教學處處長莫景祺、四川省教科院院長劉濤、四川省教科院科研管理所所長王真東、成都市教科院院長羅清紅、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陳宇燕等專家蒞臨我校調研指導。通過與專家交流互動,專業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科室牽頭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監管力度,對參加省市縣骨干教師培訓的教師和參加省市縣學科教學研討活動的教師都要求做好聽課記錄,寫好學習心得,學習結束后將聽課記錄和學習心得交教科室檢查。通過“成都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等平臺開展教師遠程培訓,完成教師規范性培訓76學時/人?年的繼續教育任務。在2018年的數據統計中,我校教師合格率100%。
(三)建立名師工作室,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按照《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關于加強名教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的實施意見》相關要求,我校建立了區級名師工作室“名教師羅宗緒工作室”, 2018年9月,我校又成立陳國華名教師工作室、歐英名教師工作室、楊雪梅名教師工作室、何鐵名教師工作室、吳永建名教師工作室和呂惠蘭名班主任工作室、李春燕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室,招收程國斌、曾艷、王俊霖、韓媛媛、程劍、田海明等老師為名師工室學員,工作室間周一次開展教學研討、理論學習等研修活動。
(四)送教下鄉、對口支教,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為促進教育集團內教師專業發展,作為雙中實驗校教育集團的龍頭學校,2018年完成了與九江初中、彭鎮初中、黃龍溪學校、協和初中等學校的教師結對交流工作,開展同課異構的教學教研活動,及時對活動進行總結,立足課堂,解讀課標教材,把握標高、把握學情,創新教法,力求高效,以優質師資帶領成員校教師快速成長,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積極參加雙流區教育局組織的“雙流區特級教師講師團送教下鄉”系列活動, 承擔了專題講座和專題指導等,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好評,受到雙流區教育局表彰。
四、實施師徒結對制和教師結伴制,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科室根據《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關于實施“導師”制結對培養指導青年教師的試行意見》和《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關于實施教師結伴制試行意見》,加強對結對、結伴教師的督促,每個月末都對結對工作手冊進行檢查并登記,對不符合要求的,及時通知本人并限期加以整改。師徒結對制和教師結伴制的實施,促進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五、學科競賽捷報頻傳
我校實施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我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開發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和選修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每年舉辦校園科技節、人文藝術節和學生運動會成為展示素質教育成果和學生才華的舞臺。教科室提出了《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學分制實施方案》《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選修課學分認定辦法》等,學校制訂措施鼓勵引導教師研究開發選修課,使選修課內容更豐富、管理更規范。本年度,我校學科競賽成果豐碩。我校學生在各級各類賽事中有2409人次獲獎,獲國家級獎637人次,其中一等獎75人,二等獎186人,三等獎376人;省級獲獎669人,其中一等獎208人,二等獎327人,三等獎133人;市級514人,區級588人獲獎。
六、科技教育成效顯著
在學校“人本化、規范化、創新化、現代化”辦學理念指導下, 每年3月至6月教科室牽頭舉辦了科技節。整個科技節活動充分實踐了學校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為同學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所取得的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搭建展示平臺,進一步培養了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評為“成都市科技教育示范學校”。2018年,我校科技創新教育成效顯著。我校時隔十年重返“青少年VEX機器人亞洲錦標賽”國際賽場,由王偉、官勤學兩位老師帶隊的兩支機器人隊伍858A、858B,力克國內外眾多強隊分別摘得國際金獎和銀獎;在成都市、四川省以及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中,共獲獎1352項,學生科技實踐活動《空中生態園——羊肚菌種植實踐研究》榮獲四川省第33屆科創大賽一等獎和全國第33屆科創大賽一等獎,科學論文《空氣污染現狀及防護措施調查與研究---探究不同口罩過濾PM2.5》榮獲成都市第34屆科創大賽最高獎——英才獎。
七、組織開發校本課程,組織編寫“導學案”,將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
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形成教和學有機結合,學校組織各學科組編寫“導學案”,對國家課程進行二次開發,將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導學案”既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練習,又有利于指導學生預習,還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和諧互動,即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課程理念。本年度,根據學校“導學案”管理意見,經學校審查通過,《語文導學案》《數學導學案》《英語導學案》《物理導學案》《科創基礎教程》等印刷成書。這是教研組市級課題“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取得的成果,該成果突出引導學生自學、探究、討論、反思等活動內容,學科特色鮮明,構建了教與學有機結合的教學互動模式,提高了教和學的有效性。根據學校學科特長班的教學實際,組織骨干教師編寫了學科特長班的特色課程校本教材,使用效果好。實踐證明,編寫“導學案”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對“導學案”的設計可讓教師研讀課程標準,靈活運用教材,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
八、開展學科特長班教學研究
我校以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開設學科特長班,在開齊開好國家課程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興趣愛好,突出特色學科課程,并以這些特色學科引領其他學科發展,從而保證特長班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同時,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在高校長的指導下,我組織了數學班、科創班、文創班課程開發研究小組開展研究開發,教學實施方案基本成熟,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我多次組織了學科特長班專題研討會,經常與特長班教師進行交流,了解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九、深入數學教研組,指導教學教研工作
深入數學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指導數學教學教研工作,成效顯著,我校2018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考數學成績名列全區第一。
十、團結協作,精心籌備學術年會
2018年,我校教師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碩果累累,教科室認真做好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的登記、存檔和評獎工作。在學校高校長和羅校助的指導下,教科室和相關處室團結協作,精心籌備學術年會,順利舉行了雙流中學實驗學校2018年學術年會。
各位老師,我報告中提及的每一項工作及取得的成績,都離不開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教科室全體員工的辛苦勞動。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我雖然盡職盡責,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面還很多。在新的一年里,我將繼續和老師們團結協作,共創新的輝煌。
謝謝大家!
2019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