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數學教研員劉達到我校分享上海經驗
[日期:2019-04-04] | 作者:教科室 2684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19年4月2日,由四川省教科院舉辦的“2019年廣安市初中數學學科骨干教師研修活動”在我校學術廳舉行,上海市初中數學教研員劉達老師應邀為參會教師作專題報告——《走向世界的中國數學教育》,分享他對于義務階段數學課程改革的上海經驗,劉老師從認識并構建數學課程,改進數學教研與教學,推進綠色導向評價三個方面為大家分享他的經驗,在構建數學課程上強調應理解好三個基本問題:一是關于“數學是什么”的問題;二是“課程改革是什么”的問題;三是關于“課程標準是什么”的問題。劉老師分別對三個方面的研究通過教材上諸多數學事例來闡明他是怎么進行的課程理解。
提出史寧中教授的一句話: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數學教學與教研上強調五個環節,即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特別說明了作業的輔導與評價,認為老師們應該在學生的作業上也注意評價,比如批語等可以課后也能與學生進行對話,這樣也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問題及時反饋、增強教學。在教研上也要不斷創新,提出五個教研模式的轉變:一是研究領域,要從單純的以學科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研究,轉向學科“課程-教學-評價”整體性的教學研究;二是研究方法,要從基于經驗的教學研究,轉向證據與經驗相結合的教學研究;三是研究路徑,要從“自上而下”執行式路徑轉向“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參與式路徑;四是研究起點,要從“理論經驗式”教學研究轉向“問題導向式”教學研究;五是教研員角色,要從“個人權威式”的教學研究,轉向“合作共同體”式的教學研究。最后對于綠色導向評價由于時間關系,劉老師未能分享,留下一點遐想。
(數學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