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第十二屆科技節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階段成果展示交流活動成功舉行
[日期:2019-06-26] | 作者:教科室 1898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19年6月21日下午,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第十二屆科技節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階段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國際部二樓多功能廳隆重舉行。
蒞臨現場指導的專家有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副主任夏虹,科長周津伊,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成都市科技創新名師工作室導師張曉蓉。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校長高志文、校長助理羅曉章、楊成根,教科室主任文傳福,課程與教學處副主任陳國華參與此次活動。雙中實驗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名師工作室”導師李春燕主持了本次活動。雙中實驗校7年級科創班學生和附小80余名學生,30余名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導教師聆聽了本次小組研究學習課題最新成果盛宴。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雙中實驗校全面推進“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重要活動載體。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作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綜合實踐活動向深度研究的重要活動內容,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重要的課程結構,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一個重要平臺。全校教師在搞好學科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學科內或跨學科的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從2009年開始至今,共開發和實施較成熟的課題共26個,《白河課題》《羊肚菌種植實驗探究》《廢舊手機現狀調查及再利用研究》《校園氣象站》《色光對蔬菜生長的影響》《空氣污染現狀及防護措施調查與研究》《身邊人的口述歷史》《探索初中校園“如何演繹我們的歌”》等課題,得到了各位專家領導的高度贊揚和悉心指導,現在這些課題已經成為學校的精品課題,常態研討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2018——2019學年,雙中實驗校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創新開展,進階提升。全校師生在搞好學科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學科內或跨學科的小組探究性學習課題。在本次匯報交流活動上展示了這一年課題開展過程中呈現的最新成果。三個課題組師生為與會專家、領導和師生帶來了精彩的匯報展示。
由丁潔老師指導開展的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漢字的小秘密》代表附小參加了本次展示活動,該課題注重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精髓,將漢字的演變發展過程演繹出來,小學生在識字的起點,通過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形式打開了漢字這扇神秘的大門,既能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又能突破識字的難點,同時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孩子們在實踐中發現新知,收獲成長。
無土栽培是一種現代科技農業蔬菜種植技術,對技術要求較高,它的優點可以擺脫空間的限制,根據植物需求添加相應的營養元素,提高產量。方艷秋、張智慧、宋云霞等3位老師指導的《土培與水培技術研究》讓同學們體驗種植的快樂,感受農業科技的前沿,真正的在課題探究中學有所獲!
《白河流域等深圖探測與繪制》,是源于雙中實驗校李春燕、王偉、羅遠均等老師指導的《白河》課題組學生長期對白河實地考察,在考察過程中觀察發現到的新問題,為了解決河流泥沙淤積問題,運用聲吶探測儀器等設備,開展的課題研究活動,師生展示了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精彩探索過程。
匯報結束后,夏弘主任、張曉蓉老師兩位專家為本次課題展示活動做了點評。學校深入扎實推進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科學精神所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也為各課題組后期開展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雙中實驗校長期、扎實開展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改變了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了多渠道獲取知識的機會,促使學生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并掌握了一些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道路上,全體雙中實驗的教師將在各級領導、專家的關心和支持下繼續努力,為實現學校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學生終生發展、內涵發展貢獻力量。
(撰稿:李春燕 審稿:段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