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雙中實驗征戰全國第34屆科創大賽取得新突破
[日期:2019-09-05] | 作者:教科室 3414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19年7月21日—26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委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澳門大學舉辦。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亞洲規模最大、參賽國別最多、影響最廣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港澳臺地區的35個代表隊和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代表,以及領隊、專家、媒體等共1600余人參加了本屆盛會。我校龍姿君、方艷秋、韓媛媛老師指導的科技實踐活動《雙流區空氣污染現狀調查及防護措施研究》和李舉梅老師的科教方案《探究色光對蔬菜生長影響活動方案》進入了全國大賽。為期6天的競賽活動,經過封閉問辯、專項答辯和公開展示等環節,我校的兩件作品均獲一等獎,我校還從全國100余所申報的中小學校中脫穎而出,經過嚴格考核評審,獲評“全國十佳科技創新教育學校”。
李舉梅老師的科教方案《探究色光對蔬菜的影響活動報告》源于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探究色光對蔬菜的影響”。活動中研究小組先后將“辣椒、番茄、茄子、蓮花白、花菜、紅油菜”共六個蔬菜品種種植在“紅、橙、黃、綠、青、藍、紫”彩色塑料膜下,定期觀察記錄同種品種在不同顏色的膜下的生長情況,如葉片數量、葉片顏色變化等數據,得到了創新結論:1.不同顏色透明膜下種植的同種蔬菜在株高、莖粗細、植株顏色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差別。2.同種彩色透明膜下,不同品種蔬菜的表現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3.綠色透明膜下種植的紅油菜長勢最差,綠色透明膜下的紅油菜表現出明顯的抗病性。
同時,該方案還有以下創新點:1.學生了解了相關的光學和生物學知識,并將所學的跨學科知識應用到了活動中。2.學生認識到蔬菜吸收不同的色光后,會在蔬菜內部結構、色素含量、營養成分等方面產生差異。初步形成了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觀念。3.探究過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由于研究過程扎實,結論科學,且具有推廣價值,又通過課題開展有效培養了學生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等,最終獲得四川唯一科教方案一等獎。
在《雙流區空氣污染現狀調查及防護措施研究》科技實踐活動中,研究小組通過實地考察、數據調查,了解了雙流區空氣污染現狀與污染物來源。通過研究,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及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改進現有教材實驗、設計創新實驗檢測不同口罩的過濾效果等,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學生學會了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養成了嚴謹的科學態度。該活動還創造性的開展了“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測定”和“不同口罩過濾PM2.5效果測定”而震撼了專家評委,如愿將全國一等獎收入囊中。
同時,我校能獲評“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這一學校層面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最高榮譽,為四川省科技教育爭光添彩,也絕非偶然。這是高志文校長高屋建瓴的提出實施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并十六年如一日的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執著堅守;堅持對科技教育加大投入,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投身科技教育,并愿意為之付出智慧和汗水”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近年來,學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真正做到了:
一、硬件一流
我校重要的科技教育教育場館及硬件實施有:創客中心、理化生實驗室、科技制作室、科技陳列室、天象館、氣象站、彭鎮種植基地、校內七彩種植園、圖書館、學術演講廳、多功能廳、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3D教室、電子閱覽室、各類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工作室、希沃多媒體系統等,科技教育場館面積達22000余平方米,科技教育硬件投入2200余萬元。
二、重點突破
我校科技教育課程建設以學科滲透、校本教材開發的形式展開,抓住科技教育重點,開發科教校本教材。我校開發的科創校本教材已有《科創基礎教程》、《集成電路與電路集成》、《初中階段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開發與實施策略》、《分學科小型探究課題》、《信息技術》、《探索者》等,對科技教育的順利縱深推進,起到了基礎保障作用。
三、渠道暢通
1.與國家課程教學相結合
搞好國家課程教學工作,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通過國家課程滲透科技教育,從不同角度拓展學生科技視野,培養學習科技創新思維和科技創新能力。
2.與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相結合
(1)樹立科學家雕像。(2)設置科技文化主題墻。(3)拓展科技學習的渠道。(4)班級文化建設滲透科技教育。
3.與學校德育相結合
在“課題化開發,課程化實施”的實施原則下,師生全員參與校內外的活動,全面提升科學素養。
四、教師發展
(一)走出去,開拓視野
每年的各級科創大賽,學校都選派科技教師觀摩學習,目前已達100人次以上。還選派教師參加各級科協、各級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科技教育協會等組織的各類專題培訓,開拓視野。
(二)請進來,專家引領
教師的發展除了學校的幫助與個人進修之外,更重要的是校外專家的指導與引領,為此學校組建了強大的科技教育專家團隊和模型教育專家團隊。專家不定期到校上課,指導幫助學校建設開發校本課程。
(三)做課題,專業發展
1.學校獨立開發了課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于實施》被教育部批準為2016年國家級重點課題
2.獨立開發的課題《“科創”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實證研究》被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批準為重點課題
(四)增壓力,自主提升
學校要求教師積極參加校本研修,積極進行自我提升規劃。通過制度設計,從評優選先、成果獎勵等各方面既給教師適度壓力,又激勵教師自主提升。
六、主體凸顯
堅持辦好科創班,落實科創班的科技教育主體地位。科創班在涌現出一批如就讀同濟大學最牛專業之土木工程的博士羅嵐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劉子超、浙江大學劉宗航、進入北大的2019年雙流區高考狀元文星朗等大批優秀畢業生外,更有338人次獲國家專利證書,706人次獲國家專利受理通知書;每屆中考均實現低入高出。
七、兩翼強健
第一翼是: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開展。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機構,完善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組織有興趣的部分學生選擇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自主開展研究,現有在研課題23項。多年的持續實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課題,如李春燕老師主持的《關注水資源,保護母親河--雙流白河生態系統調查》,一屆又一屆學生持續研究已達十年,其研究成果在獲得全國、省、市科創大賽一、二等獎的基礎上,還曾被英國友好學校帶到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交流,并得到了中國教科院田慧生院長、教育部柳夕浪研究員、雙流區政協主席李德龍、成都市河流協會會長田軍等領導和專家的關注和指導。
第二翼是科技愛好者協會的活動開展。由總輔導員組織一批對科技教育工作有基礎、感興趣的老師近30名教師參與,在全校招募愛好者參加,組成各類興趣小組,如“科幻畫小組、信息技術小組、發明創作小組、航拍小組”等,其中“機器人研究小組”更是一支明星隊伍,他們曾入圍世界總決賽并獲得世界機器人錦標賽冠軍填補了雙流區在校學生獲得世界冠軍的空白。
八、常態推進
常態推進科技節和科技研學旅行。
學校于每年3月至6月開展科技節,至今已開展到第十二屆。內容涵蓋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科創、藝術、信息技術等教研組負責的近30個項目,涌現了像水火箭及電磁炮等經典項目,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既普及了科技教育,又為各級科創大賽儲備了優秀作品。
同時,每年的暑假舉行科技研學旅行。學校從每年3月開始規劃,到每年8月現場研學,到10月成果匯報結束,一批又一批的同學通過科技研學旅行活動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能力。
總之,豐富的課程形態,嚴謹的課程管理,高額的資金投入,卓越的教師隊伍,扎實的教學過程,準確的成果提煉,鑄就了學校今天的科技教育輝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站在新的起點,雙中實驗科教人,將繼續在高志文校長辦學思想引領下,適應新形勢,開啟新征程,爭創新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