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中學實驗學校縣級課題《初中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實踐研究》順利開題
[日期:2014-09-26] | 作者:教科室 2030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9月25日,由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承擔的雙流縣教育科研課題《初中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實踐研究》開題會在學校三會議室隆重召開。該課題研究以對學校教育以及初中學生有著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成功立項為本年度縣級課題,研究周期為兩年。本研究擬從初中生思想觀念、性格特征和行為方式三個方面入手,立足于在初中學段學科課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園文體活動和校本課程的實際活動中,探討符合初中生實際的健全人格教育的內容、途徑與手段、評價方式與策略,力求探索出具有指導性的、可操作性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初中生健全人格培養策略,建立符合初中生健全人格發展的現代教育模式,尋求個性人格發展、完善教育最佳方式。以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研究者本人健全人格發展,提高教師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構建以“健全人格教育”為核心的德育課程體系以及相應的德育課程評價體系,推進德育的課程化、序列化、活動化,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特色鮮明的校本德育教育模式。
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專家顧頡;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改革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旭;雙流縣研培中心理論室主任易恩蒞臨開題會并悉心指導。
會上,首先由雙流縣研培中心理論室主任易恩宣讀縣級課題立項批復。接著,學校張潤利副校長作開題報告。張校長就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課題的界定、研究的目標、研究的思路及措施、研究理論與方法、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周期和步驟以及研究的預期成果向與會專家作了詳細的闡述與說明。隨后,本課題主研教師代表王敏蓉、羅宗緒等4位老師代表課題組分別向專家提出問題進行現場研討。
在專家指導時段,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專家顧頡首先高度肯定本課題研究的選題意義重大而深遠。隨后,顧老師從“人格”的概念界定入手,深入闡述了健全人格的內涵、研究內容中德育與心理健康的共性與區別,并對實施研究的一線教師的理論素養提升、自身人格健全等方面作了懇切指導。隨后,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改革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旭從關于課程的理解出發,對本課題研究作了高屋建瓴指導性發言。劉旭所長指出:“健全人格的培養是培養一種傾向,是一個過程,而不是追求一個結果。”“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對本課題研究的一個挑戰。”同時,他指出,本課題研究要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在研究中還要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頻共振。
縣研培中心理論室易恩主任強調,要準確定位研究方向,結合實際合理分解研究內容,進一步拓寬研究途徑,關注研究教師本人的心理健康,注重研究效果的追蹤和研究成果的搜集提煉。同時,易主任建議:把班隊會活動作為健全人格教育活動的主陣地,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以及文體活動中找到切合點,在學科課堂教學中明確指向的進行健全人格教育活動。
最后,學校高志文校長代表課題組作總結發言。高校長代表學校衷心感謝專家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關心、支持和悉心的指導。要求所有與會人員及參研教師要高度重視專家的指導意見,深刻認識到本課題研究的重大現實意義,進一步在理論上開拓視野,嚴謹概念,拓寬途徑,深化內容;要充分認識到本課題研究所存在的難度和面臨的問題;要進一步修訂研究方案,把研究目標分解細化到各二級子課題,抓住重點,落實目標,確保下一步研究取得實效。高校長說:“健全人格的培養是教育中的一個永恒課題,我們不是為了做課題而結題,而是要使其成為我校長久的運行機制,讓所有進入我校的學生經歷三年的人格洗禮,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高校長還說:“我們的教師也必須在啟發、指導、培養孩子們健全人格的同時,要注意自身健全人格的塑造,做到師生共成長。”
本課題是我校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學科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等兩項省市級課題取得重大成果后的又一重要科研工程。該課題的成功立項,標志著我校在積極探索并深入實施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之路上又向前邁進了堅實的一步。(付兵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