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理,止于至善——記物理組健全人格培養課題研討會
[日期:2020-07-02] | 作者:教科室 1737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0年6月18日我校物理組在三會議室召開“基于健全人格培養的物理學科課程德育實踐研究”課題研討會。本次會議由劉曦萍老師主持,會議議程分五個環節:
首先由獻課教師王春艷(小)做典型課例分享,王老師上課的課題是《大氣壓強》,本課主要圍繞存在與規律、已知與未知這兩個人格要素展開;王老師首先通過大水桶被壓扁的演示實驗作為引入,隨后讓四個學生通過馬德堡半球實驗親身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然后分小組進行實驗,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并能根據現象去總結規律,找到事物間的聯系。在探究大氣壓的大小時,王老師設計了估測大氣壓強值的實驗,讓學生親歷了提出問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交流評估的科學探究的步驟,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大氣壓強的值,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進行更精確的測量,讓學生知道了大氣壓強的值以及影響大氣壓強的因素,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其次由張棖老師就如何進行人格要素提煉作發言,張老師以課前人格要素定位為重點進行闡述,并圍繞這些要素來設計整個教學環節。她以《分子動理論》和《杠桿》兩課為例進行分享,課例《分子動理論》內容簡單,對學生的要求也只是了解即可的內容,我們應重點講述物理學史,講述前人研究的艱辛,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體會到任何成果的獲得都需要學生付出艱辛的努力。而對于課例《杠桿》需要深入參與和思考,則應當精心準備,通過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得出結論。
再次由王春艷(大)老師分享物理教學中健全人格培養的收獲與得失;王老師首先闡述了課題研究的意義:(1)將學生培養成更有利于個人和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人,即擁有健全的人格;(2)給課堂賦予靈魂,提升課堂品質;(3)給青年教師成長提供平臺。然后王老師就課題研究策略進行了說明:(1)淡化德育痕跡、注重因勢利導;(2)關注學科知識創生和發展的過程;(3)關注學科發展史和科學家風采;(4)有效的教學技巧滲透德育。
接著劉曦萍老師解讀了研究方案的修訂(目標、內容、措施)并分享了論文《物理教學中健全人格培養情景創設初探》;該課題研究的目標:(1)通過研究,以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培養相融合為突破口,使學生在意識傾向、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逐層生化,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2)通過研究,以學生人格發展特點為前提,結合物理教學內容,整合其人格要素,提煉出基本的培育途徑、方法和措施。(3)通過研究,優化研究行為和方式,做到人格培養研討會常態化,典型課例打磨精細化,成果整理規范化,培育路徑多樣化,效果評價多元化;課題研究的內容:(1)研究學生意識傾向、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的變化,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2)結合人格要素和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健全人格培養的實施途徑、方法和措施。(3)優化健全人格培養的課程實施和評價方式,建立校本化的物理學科健全人格培養的評講標準和評價方法。最后劉老師就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措施作了詳細的闡述。
最后由教研組長羅遠洋老師對課題研究進行相關說明,羅老師就課題的生成過程作了詳細的解讀,近期的人員安排作了詳細說明,讓每個老師明白課題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的職責。
本課題是省級重大課題“基于健全人格培養的學校德育課程化實踐研究”之子課題,有總課題組的引領和教研組長的帶領,全組教師結合教研組建設提出的“共同體理念”,以組訓“格物致理,止于至善”為奮斗目標,使健全人格培養在物理課堂上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