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生以中央宣講團成員身份赴京滬開展教育系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
[日期:2020-11-16] | 作者:曹瑩 1788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今天,我想用導學的方式,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跟各地的思政課教師交流交流,談談‘十個講清楚’‘十個深刻認識’,給思政課教師們吹吹風、鼓鼓勁、加加油、充充電,并通過你們,給全國的學生們講清楚五中全會精神,真正充分發揮思政課在大學生學習五中全會精神中的主渠道作用。”11月13日上午9:30分,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成員的身份,來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周末理論大講堂”,通過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導學報告。
講清楚五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五中全會的歷史地位;講清楚《建議》產生的過程,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作用;講清楚發展成就,深刻認識歷史性變革;講清楚發展環境,深刻認識重要戰略機遇期……脫開講稿,不講套話,兩個小時的時間里,陳寶生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將五中全會精神的宣講置于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中國與世界的縱橫坐標中加以闡釋解讀。凝聽中,報告廳里異常安靜。導學報告后,高校思政課將普遍開展一次全會精神專題教學。
11月11日-13日,按照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的工作安排,陳寶生赴京滬開展教育系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通過報告、座談、導學等多種形式,在教育系統匯聚起全會精神宣講的“教育熱度”。
把握新形勢,加速思想更新進程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起草過程,是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調查研究的過程,更是形成共識、凝聚共識、集中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過程。”11月11日,在教育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宣講報告會北京主會場現場,陳寶生表示。
從網絡征集來的100多萬條意見建議中,分類梳理整理出的1000余條建議,起草組認真研究逐條分析。“與教育相關的內容我都逐條研究,從中能深切感受到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高度關注和對教育需求的變化。”陳寶生指出,要做好“十四五”期間乃至2035年的教育工作,首先要主動研判我們所面臨的新形勢。
“我們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一域一國之變,而是各種能量積聚、各種問題交織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陳寶生指出,在大變局之下,時代的主題、歷史發展的趨勢都沒有變,我國仍處于發展上升期,內生動力強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不可阻擋,我們應對變局的核心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在分會場參加宣講報告會的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認為,要深刻把握全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判斷,對上海市的教育改革發展而言,就是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在變局中開新局,加快發展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11月10日,陳寶生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從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宏觀形勢、深刻認識“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意義、扎實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決策三個層面進行深入闡釋。
看過文章,又在分會場聆聽了宣講報告會,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很受觸動。從一年前啟動編制學校“十四五”規劃開始,許濤一直在思考:面對新理念、新發展、新要求,高等學校如何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同向同行?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在新形勢面前,高等教育要在學習貫徹落實五中全會方面走在前列,在思想理念上,率先進入新階段。”許濤說。
聚焦新需求,積極應對主要矛盾變化新挑戰
“我和很多身邊的同學,都有到中西部地區和基層崗位去實現人生價值的意愿,教育部目前是否有相關的支持的政策?”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特別關注接下來國家在教師評價方面有哪些政策導向,讓大學教師能夠在教書育人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
11月12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座談會的互動環節中,對現場師生提出的一個個有針對性的問題,陳寶生仔細聆聽,逐一悉心回答。
“我能感受到你們脈搏的跳動,和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脈搏處于一個頻道。大家身處教育第一線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前沿,對國家教育政策的出臺和落地,感受最深,最有發言權。”陳寶生指出,在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的過程中,要做好“結合”的文章,結合十八大以來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新期待、實際工作,在結合中學習,真正改造我們的學習。
這場座談會,匯集了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高校負責同志及師生代表,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教學校校長及教師代表,還有學生家長和社區代表。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布局。”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認為,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上海市共康中學內地西藏班班主任吳曉云覺得,五中全會精神在教育系統的宣講,讓他們在德育工作上有了“根”。全會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公平優質教育的發展愿景,也給實踐中將思政課堂和德育實踐結合起來提供了一種思路。
“‘十四五’期間將整體進入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交替期,而教育已經在‘十三五’期間率先進入這樣一個時期。”陳寶生坦言,這些都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在教育領域的客觀存在,主動聚焦人民群眾新需求,有針對地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供給。
邁進新階段,加快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部長,您認為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應該如何發力,‘十四五’時期如何謀劃和考慮呢?”
在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調研中,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莉麗抓住機會向陳寶生拋出一個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們國家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建議》談到教育的部分,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陳寶生回答“要綜合研判當前形勢和2035年教育發展形勢,統籌基礎條件、發展環境、政策工具、人民群眾新期待等多方面的變化,聚焦教師、教材、教法,做出長遠規劃。”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是浦東教育從大區向強區邁進的30年。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黨工委書記、局長諸惠華記憶里,伴隨著一片又一片阡陌縱橫的農田建設成高樓林立、道路寬廣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數百所嶄新的學校也隨之拔地而起。目前,浦東基礎教育學校670所,學生近50萬,規模從占全市的1/9快速躍升至1/4,為城區現代化、郊區城市化、村民市民化和城鄉一體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十八大以來的發展,特別是‘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改革和發展都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新階段。”宣講中,陳寶生指出,沿著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方向和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教育部正在七個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包括研究制定建設高質量發展教育體系、推動基礎公共教育均等化、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研究制定適應技能中國建設需要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建設的意見,推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實落地,構建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工作體系,以鮮明的問題導向和系統化思維,開啟“十四五”時期的教育改革發展新階段。
來源:中國教育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