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
[日期:2019-10-31] | 作者:2020屆23班 李自立 1404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關于恒的討論已不在少數,其中不乏許多經典事例,為人們津津樂道:愛迪生發明電燈,王羲之練字,神農嘗百草……恒造就了他們的成功。可有些人自詡有恒卻郁郁不得志,其實導向成功的有恒,一定伴隨著思考。
首先,“恒”要學會制定目標。既然“恒”就注定有一條漫長的奮斗道路。目標便是這道路上的指路牌。“無目標而生活猶如沒有羅盤而航行。”目標明確著我們下一步應該干什么,有了它,做事便有了條理,也能讓我們每一步走得更加堅定。
其次,要從每次失敗中汲取教訓。愛迪生看似多年如一日地不停試驗燈絲,在每次失敗后卻都有整理反思,反復斟酌后再下一次行動,比試遍天下材料更有意義的多。最終,在思考與堅定嘗試后,他成功發明出壽命長的白熾燈。不斷自我歸納,在不足中進步,才能讓“恒”有意義。
在自己提升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他人。埋著頭一條路走到黑是不行的。中國上千年的封建歷史,多少人在朝廷壓迫下走上造反道路,陳勝吳廣,安祿山史思明,晁蓋宋江……他們有的因為過早稱王,有的因為驕傲自大,有的因為不夠堅定而失敗。可在他們之后,卻有一個人從社會最底層的貧民一步,一步成為了皇帝。他是朱元璋,曾經一個字都不認識的農民,單單從對手的失敗和傳說的故事中總結提出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堅定的一步步從小股軍隊到了百萬大軍,打敗了一個個對手,最終走上了皇帝寶座。可見不僅是自我反思,從他人身上學習也對“恒”十分重要。
另外,恒也要懂得變通。鉆牛角尖只能讓人一事無成。岳云鵬14歲輟學,先后當過保安,餐廳職員,洗碗工,歷經艱辛。終于得到一份穩定工作后,他卻被郭德綱邀請去學相聲。他經歷了艱難的抉擇,最終決定嘗試學習說相聲。起初他被認定沒有天賦,只能在后臺打雜,多次險些被趕跑。可他并沒有放棄,靠著自己對相聲的熱愛,付出比他人多背的練習,最終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相聲演員。他若是一直當著小員工,還有今天的“小岳岳”嗎?
“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個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正確做到有恒,成就更好的自己。
(指導教師: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