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賦的孩子會如何長大

[日期:2021-03-25] 作者:德育處1 1770 次瀏覽 [字體: ]

    B站人文紀錄片《小小少年》跟蹤拍攝癡迷于自然、科技、藝術、運動等不同領域天賦異稟的孩子,記錄他們與眾不同的成長故事。

最近,“豬肉鋪里起舞的芭蕾女孩”沖上微博熱搜。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那奪村的9歲女孩鄔剛云,每天清晨6點前,就和媽媽來到豬肉店幫忙干活。中途休息時,她一個人在店鋪里翩翩起舞,媽媽也會幫她練動作。

鄔剛云6歲時,跟著媽媽手機里的視頻自學芭蕾舞,無師自通的她,輕松駕馭“一字馬”等高難度動作。媽媽很擔心家庭條件埋沒了女兒的天賦。幸運的是,“小云兒”遇到了“彩云計劃”的恩師們。

陶啟澤和張宇晨從六年級開始合作研發機器人,一個擅長結構,一個擅長程序,兩人搭檔天衣無縫。他們通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項目進入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到了高三依然熱愛研發機器人,立志要在FIRST國際機器人公開賽中獲得冠軍——即使這對高考并無直接好處。

B站人文紀錄片《小小少年》跟蹤拍攝癡迷于自然、科技、藝術、運動等不同領域天賦異稟的孩子,記錄他們與眾不同的成長故事:在豬肉鋪跳芭蕾舞的女孩、癡迷于機器人的少年組合、沉迷于昆蟲世界的男孩、用摩托車上演“速度與激情”的少女賽車手、想組建自己樂隊的9歲鋼琴男孩……

一位早培班班主任說:“超常兒童之中確實有各路神仙。”在人生初期綻放天賦的小孩如何長大?父母又該如何引導這些孩子的成長?

天賦是一種“非常態”的表現

在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任教20多年的關於,對鄔剛云的舞蹈潛能贊嘆不已:“我們(學校)精中選精,優中選優,我都沒見過這么有天賦的孩子。”

機器人社教練老師提到,陶啟澤與張宇晨參加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項目,“就是選拔一些超常兒童,在各個方面有一些天賦的孩子”。

看起來,這些都是遙不可及的“別人家孩子”,閃閃發光的“天選之子”。那么,什么是天賦?

心理咨詢師阿諾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析,每個人大腦的發展分不同的功能和區域,有些孩子空間建構能力超出一般的人,有的孩子律動率比其他孩子更敏感,有的孩子對色彩更敏感。“從心理學來講,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超出常態的時候,我們會用‘非常態’這樣的表達。‘天賦’這個詞是一個偏世俗化的、褒義的形容,而在心理學層面我們認為,那是一個超出常態分布的表現”。

在心理咨詢工作中,阿諾會遇到許多非常焦慮的家長,他們無法在孩子身上發掘出“超出平常人的天賦”。“這種焦慮讓他們覺得孩子未來是平庸的,所以會付出很大努力,比如強迫孩子學習美術、音樂、奧數等,激發潛能——可能已經超出了這個孩子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

阿諾說,當下有些人對“天賦”的定義存在誤區,認為一個孩子某方面展示出較好的能力,就等同于“一定能成為這方面的大家”。“在我看來,每個人大腦區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在某個區域比其他人更優秀,在另外的區域里發展可能相對落后。所以如何去定義天賦很重要。”

《小小少年》導演孫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非常神奇的一點是,我們拍攝的孩子,看起來都是最普通的小孩,沒人覺得他們是小天才。比如鄔剛云,學校老師都不知道她喜歡跳舞,就覺得她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文靜女孩。”

bilibili高級顧問朱賢亮說,“天賦”不是這部片子想展現的主題。這些拍攝對象本質上屬于癡迷于自己所愛之事的“普通的孩子”,他們的努力和熱愛,會讓其他孩子有所啟發。

 

從天賦到理想中間要走的路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困惑于人生的意義,很難找到自己真正癡迷的領域。但是有一些孩子,在人生初期就綻放出了天賦,找到了自己癡迷的領域。這分“癡迷”,是命運的眷顧,同時也是對這些孩子自身,以及他們身后家庭教育的考驗。

有家長詢問阿諾,是否要讓自己小孩展現的“天賦”轉化為興趣,甚至變成未來的發展道路,阿諾的建議是:不要將“天賦”單一發展為一項“功能”,要考慮清楚,從天賦轉化為興趣,乃至一個理想的結果,中間是什么?

“例如一位鋼琴家小時候在音樂方面具有超出普通兒童的特長,但是,讓他成為鋼琴家的關鍵,不是因為他的天賦,而是他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犧牲掉的本該屬于小孩這個年齡享受的生活。”阿諾說。

B站網友評論《小小少年》:“看完最大的感觸不是小孩子的天賦有多好,而是千里馬也需要有它的伯樂,也需要自身的努力,熬過最難的那段時光,每個人終究會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許多人說,在豬肉鋪里跳舞的“小云兒”遇見“彩云計劃”創始人張萍和關於,是終于遇到“伯樂”了,然而關於認為,“是千里馬在培養伯樂”。

論天賦,有孩子被視為頗有潛力的職業乒乓球選手,然而他選擇轉型成為職業電競選手;論“功能”,在學習緊張的“名校”玩機器人不能給高考“加成”,但少年們依然樂在其中,篤信“好玩對于我來說,意義比較重大”。

一個孩子的天賦是光彩奪目的,可是在他長大的路途中,熱愛比“功能”更珍貴。

“豬肉鋪芭蕾舞女孩”沖上熱搜,不少網友說天賦改變了鄔剛云的命運。而孫超坦陳,其實他們想說的不只是一個走出大山的故事,而是一個關于“美與成長”的故事。

“當一個女孩子跳起舞的時候,她想的可能并不是要走出大山,而是感受著身為一個女孩子的美妙,這美妙是一種珍貴的自信,是高于語言的情感抒發,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孫超認為,舞蹈的美是一種純粹的力量,是鎧甲,讓經歷挫折的女孩更漂亮地去面對這個無常的世界。

培養“天賦”之外的多元能力

從事在線教育職業的黎秋秋告訴記者,她的一個中學同學因為數理化總是考滿分被家長稱為有天賦,然而在她看來,更震撼的天賦在于——“用校門口最便宜的簡單水彩,調配出的顏色,能畫出蔚藍湖水的極強透明質感,那是其他孩子做不到的”。

5449機器人戰隊的陶啟澤和張宇晨,除了研發機器人,生活中還有很多樂趣:課余時間,做折紙、畫點畫,或是做一些小發明,例如“不會倒的平衡車”“行星發動機加濕器”。

孫超曾問一個研究昆蟲5年的男孩的媽媽,為什么孩子喜歡昆蟲這么久?那位母親給他的答案是,每一個普通的孩子,都有很大的潛力去發掘和癡迷某一個領域,發現自己的熱愛所在。但問題是他身邊有沒有大人在陪伴、在鼓勵他。大人要告訴他,他去鉆研的東西,是非常了不起、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大人要幫他延續這分熱愛。

除了陪伴,家長如何更好地喚醒和培育孩子的天賦?

阿諾強調,天賦不等于成功,在天賦和成功之間,家長需要培養孩子其他的能力,比如意志力、應對挫折的耐受力。“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他是不是愿意百分之百地去堅持?有一些孩子對于失敗非常敏感,一些小挫折就會受到打擊”。她認為,孩子大腦功能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發展,才是最好的天賦。

阿諾覺得,面對孩子的“天賦”,家長要放平心態,不能抱著一種幻想——“孩子有天賦,意味著孩子會過上比我更好的生活”,而是要考慮讓孩子在這條路上走多遠,怎么走?

 

另外,家長要去思考,什么是“成功”?人生的目標是什么?“成功,到底是孩子拿到一塊金牌,還是在打球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獲得能夠駕馭一個體育項目的愉悅感?”阿諾表示,每個人對自己生活定義不同。孩子的天賦,應當與生命感受到的幸福,產生直接關聯。

黎秋秋提到,她平時接觸到的某些“天才兒童”的家長,會過于聚焦孩子的單項特長,而忽略孩子在人際關系構建、生活興趣等方面的培養,導致孩子早早得到光環后反而愈發孤獨、落寞。

阿諾也提醒,家長不要一味培養孩子的一項天賦,還需要提供其他生活的多元“可能性”。“家長提供更多可能性后,也許孩子未來還是按照大腦天生的選擇,往熱愛的方面走;也有可能發現了另外的領域,更感興趣,那么孩子的生活會因此變得更豐富。”(中青報·中青網)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麻豆,免费一级高清无码黄片,国产欧美A∨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对白清晰受不了了
亚洲欧美换脸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综合亚洲国产2020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AV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