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中實驗校第七屆人文藝術節歷史演講會方案
[日期:2014-09-10] | 作者:教務處 2710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愛國主義演講》活動課開展方案
設計者:胡俊麗
一、設計思路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一個人沒有精神不行,一個民族沒有精神更不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八年級上學生主要學習的是中國近代史。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的歷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開始一次次地面臨著世界列強的欺辱,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抗爭,并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
通過演講活動,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我們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能自信地挺起我們的脊梁,就是因為我們有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強支撐。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遇到過無數艱難險阻。正是憑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熔鑄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得以經受住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一直保持堅強的團結和旺盛的生機。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演講稿的寫作,提高學生收集、整理歷史資料,提取有效信息及閱讀的能力。
2、訓練學生掌握演講的基本技巧,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引導和教育學生深化對我國歷史和國情的認識,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責任感。
4、在活動中感悟歷史,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學會擔當一份責任,表達愛國主義情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5、通過評優選先,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三、活動內容
(撰寫說明:“活動內容”部分主要寫出課時劃分、活動地點、每個時段的活動內容等。)
整個活動課共分為四課時,上課地點:教室?;顒觾热菔牵?/span>
1、鑒賞歷史劇,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選題參考:《我的1919》《恰同學少年》第5集《火燒圓明園》《南京,南京》等。
在賞析歷史劇的過程中,通過從劇情的理解,感悟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從而產生與影視人物的共鳴,激發起同學們的愛國心,醞釀演講的氛圍和情感。
2、整理思路,撰寫講稿
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下,教師給予及時的點撥和指導,指導學生寫演講稿的技巧和方法,學生根據近代史(上)內容和通過上網、走訪、查閱等方式收集的圖書資料,進行知識梳理,確定演講主題,撰寫演講稿。教師課后進行評選優秀稿件評選及獎勵。
選題參考:《屈辱中的抗爭》《少年強,中國強》《文明人還是野蠻人》《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人的脊梁》等。
3、激情演講
由各班級在課內活動課的第三、第四課時進行。教師培訓學生演講技巧,學生根據所寫演講稿,在班級內進行演講,評選優秀選手,每班2人進入復賽階段。初賽全班同學參與,由教師根據演講細則選出優秀選手。
四、活動準備
1.選好每學習小組的組長,以便討論時做好該小組的主持,負責收集本組的演講資料并與老師進行交流。
2.活動介紹及動員,要求大家查閱相關資料準備撰寫演講稿。
3.以《愛國主義演講》為主題,在閱讀資料中確定自己的演講題目。
4.教師預先設計好幾個重要而典型的演講題目,以供大家參考與共同討論。
五、活動流程
第一課時 鑒賞歷史劇,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恰同學少年》
1、導入
同學們,《恰同學少年》歷史劇,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展現了20世紀初以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方維夏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和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
2、放映《恰同學少年》電視劇第5集
3、學生看后分組討論
參考問題設計:今天的青年學子應該怎樣讀書?
今天的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恰同學少年》中的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用他們的言語、思想和行動,為我們今天的學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第二課時 整理思路,撰寫講稿
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下,教師給予及時的點撥和指導,指導學生寫演講稿的技巧和方法,學生根據近代史(上)內容和通過上網、走訪、查閱等方式收集的圖書資料,進行知識梳理,確定演講主題,撰寫演講稿。教師課后進行評選優秀稿件的評選及獎勵。
選題參考:《屈辱中的抗爭》《少年強,中國強》《文明人還是野蠻人》《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人的脊梁》等。
第三、四課時 激情演講
一、初賽:由各班級在課內活動課的第三、第四課時進行。教師培訓學生演講技巧,學生根據所寫演講稿,在班級內進行演講,評選優秀選手,每班2人進入復賽階段。初賽全班同學參與,由教師根據演講細則選出優秀選手。
要求:演講應該掌握以下幾方面的技巧:
開始 向觀眾致意,介紹自己的班級、姓名、演講主題。
講法 演講是練習普通話的好機會,特別要注意“字正腔圓”,普通話準確,斷句、斷詞要準確,還要注意整篇講來有抑有揚,不要像和尚念經那樣低聲絮語,也不要像機關槍掃射般咄咄逼人,要有快有慢,有張有弛。
表情 這里指的是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頭等配合講詞的協同動作。這些動作要完全服從于講詞的需要,是“自然而然”的,從生活中來的。臺上的表情可以比生活中稍為夸張,但不宜過分,給人以做作之感。尤其不能因“演”而“講”,因“演”而“講”則會顯得“虛假”,進而引起哄笑。
眼神 在表情中尤為重要的是眼神。首先,演講者的眼神要能“攏”住全體觀眾,不可瞪天看地,或盯住臺下一隅,而要自然地平直向前,達到最后一排觀眾為止;其次,要照顧到臺下兩邊的觀眾,以加強演講者和觀眾的感情交流。
站位 演講比朗誦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隨著講稿的內容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最好不要在演講人前邊安放講桌,頂多安一個話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這樣,演講者一上臺,就站在臺前正中的話筒前。腳跟應靠近,腿站直,顯得精神。雖然不必如體育課“立正”般僵直,但是切忌雙腳分立,那樣顯得粗俗松垮。站好以后和演講中,又切忌腳尖點地,腳跟顛顫,這是小同學常犯的毛病,有人把這種動作叫“踩電門”。在演講過程中,有時候可以稍為向左、右、前、后做些動作。
手勢 人在演講中使用最多、動作最大的要算手勢了。它可以隨著內容的需要向上、下、左、右、前、側各個方向揮動。就是在同一個方向還可以有手心向上、向下、向內、向外之別。還可以用拳。手勢可單手,可雙手。這些都沒有機械的規定。在使用手勢時要注意三點:胳膊不要伸得過直,以免僵板;手指不宜彎曲,以免拙笨;手勢運用要和它所配合的那句話同始同終,以免分裂。
離開 演講完后切忌跑跳和嬉笑,平穩離開演講臺。
二:決賽
評分細則 |
|||||
主題內容 40分 |
語言 20分 |
形體語言 20分 |
主體形象 10分 |
會場效果 10分 |
其他要求
|
演講稿主題鮮明、結構嚴謹、論述精辟、表達完整、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
參賽者用普通話進行演講,吐詞清楚、聲音響亮圓潤,發音清晰準確,語言技巧運用得當,語調、音量、節奏富于變化。 |
參賽者精神飽滿、熱情洋溢,能準確得當地運用姿態、手勢、表情表達思想感情及對演講內容的深刻理解。 |
參賽者著裝樸素大方,舉止行為得體,儀表端莊 |
參賽者能較好地與聽眾情感融合,營造良好的會場氛圍。
|
演講時間3—5分鐘演講要求脫稿;其他事項由評委會商定。 |
(1)會場要求:需站立式麥克風、音響設備一套,攝像人員一名,準備桌椅五套,宣傳橫幅一條。
(2)獎勵辦法:1、進入復賽階段的優秀選手,頒發校級榮譽證書,班級對選手個人加分;2、進入決賽的選手,根據所獲名次,計入文藝節活動總評分。
(3)每班應組織啦啦隊(10人左右),要求遵守賽場紀律,服從指揮。
六、活動總結
1.學生小結
2.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