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細作磨課例 潛移默化育人格
[日期:2021-11-15] | 作者:教科室 1355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1年11月11日上午第二節,雙中實驗校物理組劉曦萍老師呈現了一堂學科課程育人典型課例《物態變化與溫度》,課題組三十多位老師到場聽課,羅曉章副校長和王敏蓉主任親臨現場指導。
劉老師用神奇的“點水成冰”實驗引入新課《物態變化與溫度》,瞬間吸引全體師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動手探究、交流與合作、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分享收獲。教學環節過渡自然,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性思維。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實驗現象直觀,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都有收獲。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中,引導學生進行科學規范的物理實驗探究過程,體現了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
本節課作為學科課程育人典型課例,劉老師主要滲透了三個健全人格要素:
(1)對于水蒸氣的認識,學生都會從生活經驗出發,認為所看到的白氣和白霧是水蒸氣,然后設計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親自感知,從各種現象去理解水蒸氣本身是無色無味的物質,從而判斷白氣和白霧不是水蒸氣,而是小水珠。這一過程教會學生從現象深入到本質,從而滲透健全人格中的“人與自然——認識世界”這一要素。
劉老師此次的典型課例磨課歷時三周,物理組多次圍繞教學目標的設定與達成,教學內容的確定,教材的二次開發,教學環節和師生活動的組織展開了詳細的研討,構建了主體框架,為本節課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科課程育人的研究是我校省級重大課題之子課題,物理學科根據自身特點預設了人格要素,形成了物理學科課程育人課程標準,在物理學科典型課例中讓學科課程育人參與主體多元、參與過程動態,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這一核心任務的落實。
(2)在認識水的三態教學活動中,通過欣賞美麗的自然景觀,讓學生知道水以不同的狀態存在于自然界,并學會認識自然、欣賞自然、熱愛自然,從而滲透健全人格中的“人與自然——認識世界 ”這一要素。
(3)通過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這一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滲透“人與自我——自知”這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