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周淼老師在成都市教育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雙流·溫江分論壇上作經驗分享
[日期:2021-12-28] | 作者:教科室 1985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1年12月24日下午14:00,成都市教育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雙流·溫江分論壇活動在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順利舉行。分論壇的主題為“雙減”背景下課堂變革的區域實踐。本次分論壇由雙流區和溫江區教育局、教研部門、教育學會共同承辦,由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協辦。成都市教育學會會長王志堅,成都市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陳軍,成都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主任、四川教育研究會教師發展專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教師發展專委會秘書長徐猛副教授,雙流區教育學會會長高志文,溫江區教育科學研究培訓中心主任王毓舜,雙流區教科院副院長、雙流區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劍云及來自成都市各區縣的會員代表96人參加了現場會議。雙流區教科院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雙流區教育學會秘書長易恩,溫江區教育科學研究培訓中心教育科學研究室主任張光偉主持分論壇活動。
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校長、雙流區教育學會會長高志文先生進行了簡短致辭,對各位領導、教師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介紹了2021年雙流區教育學會的相關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績。
雙流中學實驗學校英語教研組組長周淼老師作為雙流區教師代表,做了題為“課程視域下英語學科單元作業設計的校本實踐”的主題發言。交流分享了在雙減背景下如何通過探究作業重構,從小切口落實雙減,做到以小見方向,以小見責任,以小見情懷。
發言從問題的緣起和校內外問卷調查的數據剖析了目前作業設計與實施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基于問題的分析,我校英語學科是如何開展單元作業設計的校本研究與實踐。從理清思路,改變觀念,到整理單元作業設計的思路和流程以及對應的思考要素,展示了研究工作開展的的嚴謹性、有序性和科學性。發言中重點講解了在學校提出的學科分層教學要求下,英語學科對作業也進行了分層設計并取得的階段性的物化成果。分層教學不僅解決作業中存在的耗時長、效率低的問題,同時也很好的落實了“雙減”。分享了單元作業設計的課例: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7單元作業設計。整個設計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單元作業目標為中心,設計作業的內容,時間,難度,類型,凸顯作業的差異性和結構的合理性。很好的體現了作業不僅僅是所學知識的鞏固,能力的提升或綜合運用,還應該五育并舉,發揮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
論壇中還進行了學術交流,主要從區域實踐、教研探索、校本策略、經驗交流四個視角分享了兩區的改革成果與實踐經驗。溫江區教育科學研究培訓中心王毓舜主任分享了學歷案深化課堂變革的溫江經驗,雙流區教科院初中語文教研員李艾璘做了題為《探索學習目標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達成》的分享,并與三位青年語文教師從基于課標、借助教材、傾注課堂、聚焦學生進行了現場沙龍研討,特殊教育教研員彭文平以題為《學為中心—構建生命課堂》進行了交流,來自溫江區的6位校長、教師代表在張光偉主任的主持下針對“學歷案深化課堂變革的校本經驗 ”進行了現場主題訪談。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做客分論壇,崔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做了題為《新課程需要新評價》的專題報告。崔教授首先分析了學習評價的五大困局,用典型案例進行了剖析,指出素養時代需要創新評價。新評價改革有三條路徑:一是紙筆考試,要重建試題屬性;二是表現評價,是素養導向評價改革的著力點;三是過程數據(e評價),是評價與技術融合的新方向,通過評價方式、評價目標、評價技術的創新最終助推創新人才培養。學術主持徐猛副教授作專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