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初夢不散
[日期:2020-12-28] | 作者:2023屆8班 周璽燦 1026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如果胸中不成澎湃,蝴蝶又怎會妄想破繭?如果天空不夠高遠,飛鳥又怎會流連忘返?如果起點只在眼前,我們又怎會奮勇直前?
歷經磨難,終成霸王。
你本為越王,卻因不聽忠臣之言,執意攻吳,最后王權旁落,你也淪為階下囚。一呼百應、榮華富貴不再屬于你,留給你的只有冷嘲熱諷、亡國之恨,你受盡了屈辱但還是頑強地活著,是什么支撐著你?對,是夢想!你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三年,你終于籌謀而成——夫差竟然放你歸越。但,夢想還未實現,你依然選擇艱苦追求,東山再起,時刻銘記自己的夢想。二十載春秋,越國重振!你親率三千甲兵,掃蕩吳國,成為了春秋最后一位霸王——勾踐。
矢志不渝,初夢不散,勾踐奮發圖強,一直走在他的強國強兵的夢之路上。
蒙冤入獄,不忘初心。
《史記》 作者司馬遷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在父親去世后子承父業繼續追尋父親的足跡,一朝成為太史令,千秋忠于歷史事。而正當司馬遷專心致志寫《史記》時,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在他頭上,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每每想到父親臨終時抓著自己的手對自己最后的殷殷囑托,他每次都在心里暗暗的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矢志不渝,初夢不散,司馬遷以其頑強的毅力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
身殘志堅,不畏命運。
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屈服,最大的幸福是抗爭。”輪椅上的史鐵生用他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反抗。史鐵生去延安插隊的時候,因脊髓受損傷而引起腰腿疼痛,又因持續高燒不退以至雙腿癱瘓,從此史鐵生就再也沒有從輪椅上站起來過,后又因尿毒癥,須隔日透析維持生命。但他從未因此放棄寫作,多年來,雖然纏綿病榻,但是筆耕不輟,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了《病隙碎筆》的問世,才有了《我與地壇》的轟動……是的,他明明站起來了,他用不朽的文字在文學的殿堂挺立著,他為著文學的夢想追求著,追求著……
矢志不渝,初夢不散,史鐵生以其執著的信念挺立在屬于他的文學夢之路上。
勾踐胸懷一份執著,終以勝者的姿態成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司馬遷以其堅定的信念最終名垂千古;史鐵生在與病魔斗爭中,在文字的殿堂挺立。自古雄才多磨難,作為中華兒女,應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攜一腔熱血走在民族夢的復興路上……
【指導教師:孟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