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性侵 助成長|致家長的一封信
[日期:2022-11-07] | 作者:安全處 1250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轉自平安方舟教研中心
尊敬的家長:
您好!
近年來,青少年兒童遭性侵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要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青少年性侵害等事件的預防,守護孩子的身心健康。現請您和我們一起,對孩子開展防性侵教育,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切實盡到保護義務,讓孩子平安健康成長。
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18歲以下的任何人都是兒童,我們平常所說的“兒童”和“青少年”,都在這個范疇內。
對青少年、兒童的性侵害,既包括違背其意志對其強行實施性行為,也包括利用其不知情、不理解或者沒有達到性自主年齡的情況下,對其實施與性有關的行為。這包括法律定義上的強奸、猥褻,引誘、容留、介紹青少年、兒童賣淫,組織、強迫青少年、兒童賣淫,以及向青少年、兒童傳播淫穢物品等危害其身心健康發展的行為;也包括法律中沒有規定的但危害青少年、兒童權利和身心健康的與性有關的行為。
一、關于性侵害
1.性侵害的實施,包括有身體接觸的性行為,非身體接觸的性行為,也包括通過視頻、圖片、語音、文字等進行的與性有關的活動。
2.實施性侵害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熟人,甚至是親人;可能是成年人,也可能是同齡人或者年幼的人;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
3.性侵犯不只發生在偏僻地方,也會發生在熟悉場所,如學校,醫院,交通工具甚至是家中。
4.不論男生、女生,都可能會遭遇性侵害,同時性侵犯也會發生在同性之間。
5.性侵害者不只用暴力,很多時候,他們也會利用賄賂、誘騙、關愛等手段。
6.大量青少年兒童性侵案件的發生,與大人的“談性色變”不無關系。孩子不是自然而然了解這些知識并知道如何應對這類事情,需要大人的提醒和指導。
二、預防性侵害的安全知識
1.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讓孩子了解什么是性侵害,鼓勵孩子勇敢維護自己的權益。
2.孩子外出,盡量選擇人多的安全路線行走,避開荒僻和陌生的地方;注意周圍動靜,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跟蹤或糾纏,盡快向大庭廣眾處靠近,必要時可呼叫;夜間外出結伴而行。有必要時,家長一定要親自接送。
3.孩子外出應隨時與家長聯系,未得家長許可,不可在別人家夜宿。特殊情況需要入住酒店時,孩子應向家長報備情況,向酒店提供家長信息和同行人員信息。
4.避免孩子單獨和陌生人在家里或安靜封閉的環境中會面,尤其是陌生人家里,同時也要警惕異性熟人長輩或親戚。
5.孩子不要隨便接受別人提供的飲料或食品,謹防有麻醉藥物、毒品;拒絕他人提供的色情影視錄像和書刊圖片,預防其圖謀不軌。
6.孩子獨自在家,注意關門,拒絕陌生人進屋。對自稱是服務維修的人員,也告知對方等家長回來再說。
三、孩子的哪些異常值得警惕
1.突然出現不正常的生理變化和身體異常。例如不正常的陰莖或陰道分泌物;生殖器區域的疼痛;尿頻或排便困難;瘀傷,無法解釋的傷口或擦傷等。
2.對某些人突然出現莫名恐懼。害怕來訪的某個人或害怕參加通常期望參加的一項定期活動,強烈不愿被人打擾,不愿與人交往,也不愿被某個人關注,與人(尤其是異性)接觸出現恐懼,要求父母陪在身邊等。
3.性格突然發生較大轉變。從特別安靜到非常好斗、或者從非常喜歡外出到變得孤僻、安靜等。
4.突然變得情緒低落。常常獨自一個人發呆,因為一點小事而生氣,經常爭吵,打架;突然害怕一個人獨處;時常被噩夢驚醒;經常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拒絕上學,甚至出現自我傷害行為等。
5.突然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如交流與性有關的新聞報道、書籍等,有可能是孩子遭遇了相關侵害,猶豫要不要告知父母前,試探父母的態度。
請記住:受到性侵害的孩子不一定出現上述所有跡象。出現上述跡象也不一定意味著孩子受到了性侵害。重要的是,父母要時時留意孩子發生的變化,及時耐心詢問,及早發現問題,幫助孩子解決,一旦確認發生性侵害,要果斷報案,在第一時間終止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不幸。
四、如果孩子遭遇性侵害,怎么辦
1.相信孩子,給孩子最大程度的支持。如果有一天,孩子告訴您,她(他)被猥褻或性侵犯,不要指責謾罵孩子,不要大吵大鬧,否則會令孩子背負沉重的心理包袱,不愿再告訴你實情或不愿接受幫助。這時您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及時給予正面支持。
2.盡快報警,保留證據。一旦發現孩子遭遇性侵害,不要急于給孩子洗澡,要保存案發時所穿衣物,迅速報警,并配合警察去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如果礙于面子忍氣吞聲或者私了解決,這樣可能會使孩子遭遇二次傷害,也會放縱壞人。
3.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幫助。家長需時刻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必要時可求助心理醫生,幫助孩子擺脫心理陰影。如果家長發現靠一己之力無法幫助孩子,在保護孩子隱私的前提下,可聯系學校、司法、傳媒等機構,尋求校方支持、法律援助、醫療援助、經費資助、心理支持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