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第六屆中段評審籌備會
[日期:2023-04-10] | 作者:教務處 810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為了促進我校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工作扎實、有序開展,促進課題精品化發展,2023年4月10日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在圖書館召開了小組研究性學習第六屆中段評審的籌備會,會議由中段評審的項目負責人羅遠均老師牽頭組織課題組老師討論活動方案,最后確定了如下安排:
一、時間安排:
2023年4月4日已經通知各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開始準備課題的中段評審材料,因為特殊疫情期間我們盡量不組織大型聚集性會議,因此本次中段評審我們采用只上交“中段評審申報表”和“中段匯報視頻”兩樣材料參加評審,不需要指導教師或者學生現場講解視頻。請各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于2023年4月27日前準備好參加中段評審的“中段評審申報表”和“中段匯報視頻”,請指導教師提前做好準備。
二、參賽課題需要提交的參賽資料及要求:
1. 中段評審申報表(見附件一),填寫時請指導教師準確無誤地填寫好教師姓名、學生姓名、課題全稱,方便我們準確無誤地制作榮譽證書。填寫好申報表后只提交電子版,不打印。
2. 中段評審匯報視頻(講解時間為5-10分鐘),視頻可以由指導教師講解,也可以由學生講解,也可以由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講解。視頻中可以出現教師或學生講解的畫面,也可以只錄屏不出現講解的教師或者學生,講解內容請嚴格針對評價量表中所有的內容(見附件二)。
3. 中段評審匯報的PPT或者希沃課件。
4. 提交參賽資料的要求:請于2023年4月27日前將“中段評審申報表”電子版、“中段匯報視頻”、“中段評審匯報的PPT或者希沃課件”整理好放入一個文件夾打包壓縮,打包的壓縮文件名稱統一為“課題負責教師姓名+課題名稱”,打包壓縮文件發給負責收集資料的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對應的老師(見附件三)。
三、中段評審各種表格請見以下附件:
附件一:中段評審申報表(見第3頁)
附件二:中段評審評價表(見第4頁)
附件三:中段評審參賽表(見第5頁)
四、籌劃工作安排
1. 組織團隊:
(1)總負責1人(羅遠均):總體規劃,撰寫方案,布置協調工作;
(2)宣傳員1人(張智慧);實施過程記錄,撰寫新聞報道;
2. 評委團隊:
(1)評委負責人1人(羅遠均):負責評價標準的統一,收集各課題評審申報表和匯報視頻,組織安排評審工作;
(2)賽前資料準備1人(王宗渠):負責給各個課題組指導教師發參賽通知,負責收集匯總各課題的申報表、匯報視頻;
(3)委員7人(李春燕、王偉、楊明、王宗渠、向敏、羅遠均、張智慧):賽前參與評價標準的研討,課題組統一認真觀看匯報視頻,評價打分;
(4)統計員1人(楊明):統分,計算出最后的總成績和名次;
五、比賽流程
1. 2023年4月27日前,參加中段評審的指導教師將錄制好的視頻、申報表、交到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對應的老師處,具體安排表見附件三。
2. 2023年4月30日前,小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老師負責對所有上交的“中段匯報視頻””進行評審,按得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推薦一等獎參加成果展示匯報。
附件一:
中段評審申報表
課題名稱 |
|
研究周期 |
|
課題負責人 |
|
參與課題研究的指導教師 |
|
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生 |
|
參與課題匯報的指導教師 |
|
參與課題匯報的學生 |
|
課題開題時間 |
|
附件二:
中段評審評價量表
序號 |
項目及分值 |
具體指標 |
得分 |
1 |
前階段課題研究回顧 (40分) |
課題簡介; 前階段課題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及過程回顧; 前階段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 前一階段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 重點考察教師對前一階段實施情況的落實及效果; |
|
2 |
下一階段研究規劃 (40 分) |
預設下一階段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案及預期效果? 課題研究的方法; 下一階段課題研究階段規劃; 預設下一階段課題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 預設下一階段課題研究成果及形式; 重點考察指導教師對課題深入挖掘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
3 |
前一階段物化成果 (10分) |
物化成果的價值與意義; 物化成果的形式; 物化成果與解決問題的相關性; 重點考察課題研究物化成果的能力與意識; |
|
5 |
前期研究過程記錄情況 (10 分) |
有過程記錄的詳細資料(記錄、學生記錄、照片、視頻、實物等等) |
|
總分(100 分) |
共 計 |
|
評委簽名:
附件三:
中段評審參賽表
編號 |
課題負責人 |
課題名稱 |
負責收集評審資料的課題組老師 |
1 |
向 敏 |
校園氣象站觀測與研究 |
向 敏 |
2 |
龍姿君 |
羊肚菌空中平臺種植實踐活動 |
向 敏 |
3 |
范勇波 |
雙流地方歷史文化探究 |
向 敏 |
4 |
陳曉紅 |
小雞無殼孵化的實踐探究 |
向 敏 |
5 |
李舉梅 |
色光課題 |
羅遠均 |
6 |
詹先斌 |
蔬香園的智能噴灌 |
羅遠均 |
7 |
李春燕 |
關注水資源,保護母親河—白河生態環境調查研究 |
羅遠均 |
8 |
方艷秋 |
白河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研究 |
羅遠均 |
9 |
吳 玲 |
打擊樂 |
王宗渠 |
10 |
付秀軍 |
C+程序設計 |
王偉 |
11 |
王元元 |
古代化妝品的制作與研究 |
張智慧 |
12 |
譚虹濤 |
中西方文化探究 |
楊明 |
13 |
范邱橋 |
中學生投資與理財 |
楊明 |
14 |
羅紅 |
理財小能手的養成 |
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