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踩點促研學,課題落地增收獲
[日期:2024-03-18] | 作者:教務處 736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記跨學科研學行前踩點活動
2024年3月16日,我校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之跨學科研學活動之行前踩點活動于當日拉開帷幕。按照事先確定的研學方案。本學期研學地點選在“武侯祠”和“都江堰”。成都武侯祠是一個開放性博物館,更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享有三國圣地的美譽;而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 。
為了保證之后的研學出行順利有效,我們會在全體學生出發前,在各班指導老師的作用下,帶領小組長6人先去景區踩點,了解大致事宜,好引領小組的課題方向和研學重點。3月16日早上八點整,學校的研學車輛正式從學校駛向目的地。這一路,學生滿懷著期待和激動,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在各指導老師的帶領之下,孩子們終于開啟了今天的旅行,孩子們認真觀察景區內的建筑,簡介,聽指導老師的講解,然后記錄,提問····收獲滿滿。
都江堰的孩子們說:“在本次研學活動之中我們所見解之處頗多,于山水花草之間所獲,于古人的種種智慧中所獲,于老師的步步講解中所獲。此次研學讓我們從更深層次的一方面了解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結構,在此 不僅有數千年的歷史之美,還有步步欲濃的民間風景。知識的收獲于我們踏出的每一步之間。此次我們小組在如此之間所傾向的課題研究為都江堰的民宿文化及生態環境狀況這兩個課題,具體三級子課題還需與組員探究后決定。萬分期待下一次來臨之際所獲之得”。

武侯祠的孩子們說:“這次的研學讓我更加了解三國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了解到為什么劉備雕像的兩邊不對稱,祠堂里為什么沒有劉備之子;我也對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性情”;我更感受到了桃園三結義的豪情;我很有觸動,我要好好和伙伴們分享,確定子課題啦。”
其實,研學的目的是告訴孩子們,我們不光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拓寬自己的眼界,去感悟,去品味,去應用,去思考···這樣,才是真正的學有所思,學有所想,學生所成。我們期待你們在每一次研學中的蛻變!
撰稿人:羅中華 審稿人:方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