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與學科融合 ---國際理解教育課題組專題研討會
[日期:2024-06-04] | 作者:教科室 851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4年6月3日,我校國際理解課題組全體成員在圖書館舉行了專題研討活動。本次會議主要圍繞兩個主題:一是對國際理解教育校本教材進行完善;二是分享成都市雙流區2024年春季國際理解教育學科研培活動的心得體會。
一、校本教材的完善
首先,課題組組長陳幸老師帶領團隊成員對國際理解項目手冊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修訂。在本學年的課程研討基礎上,我們對七年級上冊的“走進國際理解”和“品味食物,了解世界”,七年級下冊的“中西方傳統節日對比研究”,八年級上冊的“保護動物”,以及八年級下冊的“變廢為寶”等課程內容進行了調整和更新。
二、學科研培活動分享
接著,陳幸老師分享了上周在雙流藝體中心舉行的“成都市雙流區2024年春季國際理解教育學科研培活動”的要點。四川省雙流藝體中學的王玥琪老師和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的胡小蘭老師分別展示了思政學科滲透課和國際理解教育專項課的課例,展示了學科融合在國際理解教育實踐中的運用。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雷沛瑤博士在“國際理解教育課堂設計與教學實施”專題講座中,特別強調了成都市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優質課的評選標準,包括教學目標的清晰性、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以及教學內容與學校育人目標的一致性。教學過程應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促進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反思交流,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和共情能力,以及應對全球議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應具備創新精神,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性的問題解決方案或創造新產品。成都市對外交流中心的李全書記對本年度的國際理解典型教學設計案例進行了深入解析,并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寶貴建議。
三、課題組的后續行動
通過此次研討會,課題組全體成員受益良多。在未來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將根據專家的指導,進一步完善我校的國際理解課程體系,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推動學校特色發展,為實現我校成為具有國際視野,擁抱世界的百年名校的愿景而不懈努力。
撰稿:孫婷婷 審核:陳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