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科研,探尋素養導向的課堂新樣態
[日期:2025-03-04] | 作者:教科室 159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25年2月25日,成都市雙流區立格實驗學校承辦的202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遵循素養形成規律的初中課堂形態循證研究”課題研討會,在學術廳隆重召開。此次研討會旨在深入推進課題研究,為探索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新形態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路徑。學校羅曉章副校長、教科室文主任、課程與教學處陳主任出席會議,研討會由課題組長何鐵老師主持。
首先,何老師對課題研究的核心概念進行了解讀。“素養形成規律”深刻揭示了初中生在多元教育場域中綜合素養提升的內在機制與運行法則,其內涵包括認知發展、學習規律等多個維度,旨在精準探尋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策略。“循證研究”則是一種嚴謹的科研范式,強調以扎實的教育理論為基石,依托客觀真實的課堂教學數據,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不同課堂形態的教學成效進行量化、可重復的驗證與評估,從而為教學改革構建起堅實的實證基礎。
隨后,何鐵老師對課題的整體工作規劃進行了周密部署,明確了課題組未來的研究方向與重點內容,并對4月中旬即將召開的開題論證會進行了細致的籌備安排。在關鍵的材料準備環節,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課題研究以前瞻性的視野,擘畫了“學習內容重組、學習方式變革、智能技術賦能、課堂文化重建、學習評價導航”五大行動路徑,力求構建具有創新性與實效性的初中課堂新形態,最終達成“見人,見事,見系統;成人,成事,成生態”的理想教育境界。
在研討會的核心環節,羅校長為課題組做了“學生學習形態的創新”為題的專題培訓。羅校長首先深刻闡釋了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課程核心素養目標導向、“五育并舉”質量內在要求,以及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性。羅校長立意高遠的講話,為學校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本次課題研究—學生學習形態的創新,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深入解析學生學習過程時,羅校長從多個維度進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他指出,學習絕非簡單的信息接收與輸出,而是一個復雜且多維的動態過程,既包含信息刺激、傳導、處理和輸出等精密的腦活動過程,也涵蓋認知、意志和情感深度參與的完整心理活動過程,更囊括意識反映、價值體認、審美體驗等豐富的精神活動過程以及多維的實踐活動過程。羅校長的精辟見解,引發了與會教師對學生學習更為全面和深刻的思考。
著眼于學生學習形態的創新,羅校長提出了三個具有前瞻性的關鍵方向。其一,要引導學生進行真實情境下復雜問題解決的學習,強調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其二,大力推進跨學科“綜合學習”,強調學習的綜合性內涵,鼓勵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復雜問題,培養學生融會貫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綜合素養;其三,深入開展多維體驗“活動學習”,旨在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文化理解、歷史反思、社會關懷等更高階的育人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
會議尾聲,教科室文傳福主任作總結講話。他高度肯定了個人努力與團隊協作在課題研究中的重要性,強調二者是課題成功的雙重保障。同時,文主任也闡述了課題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意義,指出其是教師提升理論水平、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文主任巧妙地將本次課題與學校“健全人格”課題組類比, 強調本課題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的重要價值和廣闊前景。最后,文主任祝愿并勉勵課題組全體成員凝心聚力,克服挑戰,取得高質量研究成果。
本次研討會為202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遵循素養形成規律的初中課堂形態循證研究”課題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吹響了立格實驗學校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前瞻布局初中教育新路徑的號角。成都立格實驗學校將以此為契機,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篤定前行,不斷探索和完善更具活力與實效的初中課堂形態和學生學習方式,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譜寫新時代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而不懈奮斗。
(撰稿人:羅霞 審稿:何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