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中學實驗學?;谡n題研究的校本研修模式
[日期:2014-06-17] | 作者:教科室 2233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一)構建學科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承擔的成都市教育科研規劃課題《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歷時三年多,全員參與研究,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總模式:“激 — 問 — 探 — 練 — 拓”五環節教學模式和具有學科特點和校本特征的50余個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系列模式;探索了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開發編寫了與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配套的“教學案”。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運用,規范和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大大縮短了新教師的成長周期,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從而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力和執行力。
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承擔的四川省教育科研資助金項目《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重點研究了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三個方面進行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并充分發展個性特長,同時實現知識的積累與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等核心素養的全方位提升。
趟路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課程標準、無教材、無專業教師、無可借鑒的成熟經驗。面對“四無”困惑,教師們活化思維,趟出了“理論先行——案例跟進——典型引路——滾動發展——全面提高”的路子。
構模型。在課型打造上,構建了選題指導課、行動指導課、成果整理課、匯報交流課四種基本課型。在課題分類實施上,提出了操作型、研究型、角色體驗型、社會實踐型四類小課題。
創模式。通過研究與實踐,學校形成了“問題生活化、內容序列化、研究層次化、實施特色化、管理規范化、實施常態化、評價項目化、學分累積化”的“八化”模式。
在近10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們在廣泛認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的同時,對課程的開發力、執行力得到了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