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超老師在數學教研組“人人獻課”活動中上健全人格課題展示課
[日期:2018-12-11] | 作者:教科室 1819 次瀏覽 | [字體:大 中 小] |
2018年12月3日下午第一節課,由數學教研組和健全人格課題組組織的案例研究課堂實錄在錄課室進行,這堂課由九年級數學組的劉遠超老師主講,內容三角函數的應用。本堂課的每個環節都注重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健全人格,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都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數學組的全體老師和健全人格課題組的所有老師在五樓多媒體教室進行現場聽課,并對這堂課進行交流討論和評價。
一、引入部分,讓學生認真傾聽,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觀看001A型航空母艦海試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能夠健全學生的正確人生觀。
二、探究新知部分,這一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推理能力。經歷探索船是否有觸礁危險的過程,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對結果的意義進行說明。這是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的“轉化”思想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能夠健全學生已知與未知、促進人際交往的人格。
三、在繼續探索船是否有觸礁危險的過程,通過改變角的特殊性,再一次經歷轉化的過程,加深對轉化思想方法的理解,體會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采取幾何畫板演示圖形的變換,理解例1和變式訓練兩個基本圖形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索、交流、解決問題,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團隊合作。在活動過程中遇到問題不放棄、堅韌不拔,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人格中的堅韌性和人際交往能力。
四、知識運用部分,材料來源于生活中的工程改造與設計問題。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學以致用,及時獲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最大限度的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這是屬于知識應用、前后照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五、反思評價部分,課堂總結是知識沉淀的過程,使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對自己的認識進行再認識,交流所得,使知識進一步得到整合,幫助學生養成反思與總結的習慣,培養自主反饋自主發現的意思。并且通過自我總結反思,與小組交流,促進人際交往。
在活動過程中劉遠超老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大膽發言、主動探討。充分利用課件的視覺、聽覺效果,展現問題情境,演示圖形變換,將更有助于學生直觀地感受問題,激發探索的愿望,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三角函數知識的應用。
本節課的設計是基于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新授課模式和健全人格要求下進行設計的。具有現實意義和挑戰性內容的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多樣的學習方式和適時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能學;層層遞進,適時反思,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活學。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去探究和解決未知問題,旨在滲透健全人格和培養核心素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數學老師有必要學習關于健全人格的知識,從而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來。通過“健全人格教育典型課例”的建設活動,讓人深刻的認識到教育的目的不但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人。不能忽視對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理解,也不能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不能忽視對學生素養的培養。某些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也許今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但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將會讓學生受用終身。這節課上完之后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這節課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下進行學習,學生感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體會知識的生成過程。(數學組 顏萍)